文学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Abstract]:The positive one theory is a kind of thought form that people grasp the inner relation of things through concept, judgment and reasoning on the basis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Its purpose is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law of things. This is a kind of knowledge created by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because in their view the phenomenal world is immutable, full of chance, not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therefore cannot be mentioned directl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衣俊卿;;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升;;社会历史观研究中的微观分析与宏观描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新视角[J];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2 赵福生;;福柯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微观比较[J];理论探讨;2008年01期
3 赵福生;;论马克思的微观哲学视域[J];求是学刊;2008年01期
4 衣俊卿;;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霞;;文学理论科学性的相对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李晓宁;;文学理论方法教学引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清民;现代性与中国语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彦霞;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释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杨倩;;论文艺学的学科特性[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年02期
6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张卫东;;文学理论、文本阐释与人文科学本土化[J];文艺评论;2008年05期
8 陈诚;;创建科学的文学理论学派——董学文教授访谈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陶东风;;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中的经验事实和价值规范[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沈楠;;文学理论的危机与挑战[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高天庆 敖庆达;漫谈文学理论创新的新思路[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5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高天庆 敖庆达;文学理论中的定量研究[N];文艺报;2004年
9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10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2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4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6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5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9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