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

发布时间:2019-02-22 15:37
【摘要】:中国古典名著中有着大量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象征效果,富有内涵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想要把这些名字所反映的深远含义翻译出来,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文读者能够记住这些名字背后的人物形象,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尽量贴近译文读者的文化口味。因此,本文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认为符合人物特征的翻译才是合理的,值得推崇的。
[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vivid characters in Chinese classical masterpieces whose names have symbolic effect and rich connotation culture. So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e want to translat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se names so that readers who do not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can remember the characters behind these names.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is required to be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cultural taste of the target audie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Hawkes' 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peop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s a blueprint, and takes the meaning of the names implied in the judgment of twelve nods of Jinlin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inks that the translation that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s' characteristics is reasonable and worthy of praise.
【作者单位】: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I046;H31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昀;《红楼梦》正册判词英译本对比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赵建忠;《红楼梦》在国外传播的跨文化翻译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金梅;金陵判词及其在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文侠;《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风格传递[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邓丽君;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玮;论“译者个人特质”对“翻译决定”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6年

5 王鹏;可译性限度[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敏;王慧娟;;基于关联理论的《红楼梦》判词英译对比评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何劲虹;;喜怒笑骂的艺术画卷——《红楼梦》与爱伦·坡作品的幽默与讽刺比较[J];当代文坛;2010年01期

3 吴明仁;百读不厌的魅力所在[J];阅读与写作;1999年12期

4 骆贤凤;;东风西风 异曲同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5期

5 崔溶澈;;试论《红楼梦》的外文翻译——文化差异与韩文翻译[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6 张美云;;《红楼梦》与《神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之比较[J];文学教育(上);2008年08期

7 ;艺术[J];风光(空港商旅);2008年11期

8 殷亚敏;吴文忠;;《红楼梦》与《红字》中的“红色意象”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熊荣敏;;文化意象的再现与失落——评《红楼梦》第三回的翻译[J];世纪桥;2008年18期

10 何思南;;比较《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异同[J];华章;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韵菲;;小议文学翻译中姓名中的文化与诗学信息的流失与可能补偿策略——以《红楼梦》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粉保;;论《金瓶梅》转译本的“传真”与“失真”[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映先;张小波;;格式塔意象翻译:从大观园到太虚幻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德用;;《红楼梦》中女性体态语的阶级性及其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守运;阮传森;史彩娥;;曹雪芹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韩福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时空透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陈德用;;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与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红楼梦》中王熙凤个性化语言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朴素;谁动了我们的文化奶酪[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任晶晶;“红楼之最”环球行大型艺术展启动[N];文艺报;2006年

3 程曾厚;翻译家的“爱”与“恒”[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熙涵;当代写作需走出西方视野[N];文汇报;2007年

5 韩浩月;被遗忘和被怀念的[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7 伍斌;“城市舞蹈”长袖善舞[N];解放日报;2006年

8 王蒙;文艺与异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美周刊;解放初期版《红楼梦》连环画有价无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王安忆;小说的当下处境[N];文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海英;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D];苏州大学;2006年

2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灵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解读《红楼梦》两译本[D];西北大学;2005年

3 钱菊兰;从文化失衡的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锦晖;《红楼梦》习语翻译的异化与归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立;《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郭允;从《红楼梦》章回目录的翻译看文学风格的再现[D];安徽大学;2006年

7 曾冬梅;霍克思《红楼梦》翻译过程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杰;“归化”,“背叛”和“送去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赵玉珍;《红楼梦》杨译本中的文化缺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詹琦;《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8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28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