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需要与灰色幽默
[Abstract]:In the post-modern historical context, people indulge in the exchange value and symbolic value of consumer society, produce the false need of psychology, pursue luxury desire and indulge in realistic objects such as knowledge, goods, fame and fortune, power, etc. The subject loses aesthetic judgment and becomes the slave of senses and technology, which leads to the result of aesthetic materialization. This dual situational state of history and psychology induces the birth of Grey humor. Grey humor "loses its aesthetic function of criticizing and transcending reality, abusing imagination and transferring vulgar language games, treating vulgarity as simple, pretending to be art, and seducing instead of sympathy," Use the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traps as a laughing stock to help others vent. Thus the aesthetic logic is formed: the false needs create the gray humor, the gray humor creates the vulgar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and the carnival picture of language and desire is painted. Grey humor is bound to make the reception psychology can not be purified and sublimated, ideal light is obscured, poetic subject and aesthetic activities are forced to sink.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芷汀;;《红楼梦》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兼论后现代之后的文学思潮流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申圣庆;;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丑;全荣花;;应用伦理学视阈的生态伦理学何以可能?[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鹏翔;;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比较研究[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金小燕;马佰莲;;生态文明视角下消费和幸福关系的思考—对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解月光;;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需求的现状与特征研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希凡,谭光辉;“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新探[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胡亚敏;詹明信的文化转向[J];读书;2001年04期
3 周芷汀;;多元对话中的后现代性(一)——不确定性:《红楼梦》文本的首要特征[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4 周芷汀;;多元对话中的后现代性(二)——一个被红学界忽视的审美元素[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钧;;文艺消费的客体与需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429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2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