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创作的艺术构思
[Abstract]:Conception is the gestation stage of novel creation, including many subtl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omplex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novel cre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election of themes, the extraction of themes and the fiction of stories.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08年度西华师大新课程背景下的文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D78D63)
【分类号】:I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向志柱;“巧合”和“果报”模式在话本中的结构意义[J];求索;2003年01期
2 江腊生,虞新胜;论样板戏中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虚构本质[J];学术论坛;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金柱;在小说里思考存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黄金时代》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朱德发,温奉桥;非理性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3 姚建斌;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杨静怡;米兰·昆德拉小说主题探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郑靖茹;论昆德拉著作的话语空间[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王长才;存在、性、笑: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世界[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7 王长才;政治、性、笑:王小波与米兰·昆德拉之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车莉;人的“可能性”——试论米兰·昆德拉对存在的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张艳梅;现代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存在同一性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陆黎雅;分裂的人和人的分裂——方方小说中“黄苏子”形象透析[J];当代文坛;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昊;敦煌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程丽蓉;对话场景中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话语[D];四川大学;2004年
5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8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桂奎;中国写人学[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翟永明;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丹;战争文学《五号屠场》叙事的结构模式和时空机制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任小娟;王小波小说的叙事学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敏芝;“传媒文学批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颖慧;中国文言小说中的狐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元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袁春蓉;《海上花列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桂保;论《洛丽塔》的艺术技巧[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9 崔U,
本文编号:2430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3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