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艺学论争的“中国问题”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bate about "essentialism" and "anti-essential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topic and one of the most cutting-edge issues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y. This argument is tit-for-tat, for a long tim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The column "A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vism and essen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magazine captures many of the more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1) this discuss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me in the new era and social context. How exactly should we know literature, Culture as well as
【作者单位】: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陶东风;;走向自觉反思的文学理论[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2 王伟;;半途而废的“反本质主义”[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雪婷;韦德强;;《扶贫丰碑》的伦理学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2 辜陈君;;在放逐中重构精神家园——试论新都市文学的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王慧芳;;梁启超“言志”文艺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方芝燕;;激情坚守与理性缺位——维特精神的时代性及普遍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赵东栓;庄子与卢梭的浪漫主义自然观[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6 闫听;;反思“反本质主义”: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立;;韦勒克的文学研究解析[J];长城;2010年06期
8 莫雅波;;“寻根者”笔下的“原始”——《小鲍庄》与《麦秸垛》的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9 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韩廷俊,魏巧之;韦勒克的文学价值论[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东东;;天真与世故: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前世今生——从西川、王敖的争论谈起[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聪;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晓南;第四种批评[D];北京大学;2006年
8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吉;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7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国庆;作家与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丁增武;路遥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10 张玉萍;雅俗之间的尴尬[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陶东风;;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4 吴炫;;什么是真正的好作品?[J];文艺争鸣;2007年05期
5 南帆;;文学老了,我们还需要她的慰藉吗?[J];学习博览;2009年06期
6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东风;;略论本质主义知识论和权威主义政治之关系——回应支宇、吴炫教授[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2 陈颖;文艺学与文艺学编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文艺学何为”——关于“文艺学与社会”的对话[J];文艺争鸣;1999年05期
4 刘中树;文艺学发展要守本纳新、守本创新[J];学术研究;2004年03期
5 鲁枢元;全球化境遇中的文艺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亚萍;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7 朱立元 ,张诚;文学的边界就是文艺学的边界[J];学术月刊;2005年02期
8 徐挥;文艺学研究中的社会心理观点和方法[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凌晨光;试谈文艺学的定位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10 畅广元;论文艺学的人文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借鉴性的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曾庆元;;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魏英;;大众文化的两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刘坤媛;;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李应龙;;当代文艺学的基本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丹武;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国问题[N];文艺报;2000年
2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3 仲滔;哲学和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4 于文杰;文艺学发展的国际化问题[N];文艺报;2002年
5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6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7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9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高扬新人文精神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4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汉卿;当代文论生产中的反本质主义思维之商榷[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颖;理论是如何讲述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0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5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