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19-05-20 14:07
【摘要】: 本论文依据模糊语言学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及其英译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研读《毛泽东诗词》及其四种译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进而探讨数字语义模糊的成因,语义模糊数字的类别和语用功能,并探讨在《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中语义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为数字语义模糊研究和数字翻译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本研究选取的四种英译本分别是由辜正坤、许渊冲、商务印书馆和Andrew Boyd Gladys Yang翻译的。 在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中,汉语诗词中数字的频繁使用和翻译方法的多样性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我选择毛泽东诗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数理统计法和资料文献法为主,从语义模糊和翻译两方面全面分析和探讨《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的使用以及翻译。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从定义、乍得与模糊理论集、伍铁平与模糊语言学、模糊语言的特点、以及模糊与含糊、歧义和笼统之间的区别等方面探讨了语言模糊;同时从概念和成因两方面分析了语义模糊。第三章在探讨数字的语义模糊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毛泽东诗词中数字语义模糊的五种原因、语义模糊数字的五大类别和三大语用功能。第四章探讨毛泽东诗词中语义模糊数字的翻译,包括翻译三原则和五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法、省译法、增译法、减译法和改译法)。第五章为结论,总结了本研究对于模糊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意义,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论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语义模糊出发研究数字翻译,丰富了语义模糊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于数字语义模糊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数字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研究,对于诗词中的数字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对英译汉语诗词的研读也具有参考价值。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语义模糊者居多,具有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确定性和变异性等特点;语义模糊数字的频繁使用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毛泽东在诗词写作中喜用且善用语义模糊数字表意抒情,营建诗韵; 2.“百、千、万、百万,亿”是毛泽东诗词中典型的语义模糊数字;《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可归纳为五种:直译法、省译法、增译法、减译法和改译法;翻译时主要使用直译法和改译法; 3.《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科学的分类类别为单个整数、固定的数字表达结构、数字的并列,带有模糊修饰语的数字和汉语成语中的数字; 4.《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语义模糊源于五个主要因素,即数字本身的模糊性、固定的数字表达结构、模糊修饰语的影响,语境和数字的文化寓意; 5.《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为(具体信息缺省时)提供粗略信息,表示对比和强调及修饰功能; 6.依据意义,语境和语用功能等因素,《毛泽东诗词》中同一语义模糊数字可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方法的选择应以实现对等的表达效果为目的,力求语义精确、语体贴切,音韵和谐。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fuzzy lingu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mantic fuzzy number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in "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Mao Zedong's poems> and the four translations", and then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the digital semantic fuzzy, the category and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semantic fuzzy number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emantic fuzzy number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s a typical semantic fuzzy number in the poems of Mao Zedong;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ethods: direct translation, provinci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3. The classification category of the semantic fuzzy digital science in Comrade Mao Zedong's poetry is a single integer, the fixed digital expression structure, the parallel of the numbers, the digital and Chinese idioms with the fuzzy modifier number of 4. The fuzziness of the digital semantic in the poetry of Mao Zedong is derived from the five main factors, namely the fuzziness of the digital itself and the fixed digital form. The influence, context and number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zzy modifier 5.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semantic fuzzy numbers in Comrade Mao Zedong's poetry is mainly expressed as (when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is the default) to provide the rough information, which means the comparison and emphasi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5.9;I046;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武;孙利;;英语中的语义模糊及其语用功能[J];宜春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2 吴华松;;模糊语言的语言特性[J];理论月刊;2009年02期

3 ;答读者问[J];辞书研究;1980年02期

4 李静,杨文全;伍铁平《模糊语言学》的理论贡献[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增玲;;旅游英语宣传资料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马永军;;模糊语言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常新萍;万物皆有度──读伍铁平先生的《模糊语言学》[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吴国华,彭文钊;也谈模糊语言学的几个问题——兼评伍铁平著《模糊语言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5期

9 罗姝芳;;模糊语言研究的新进展——首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王希杰;;模糊理论和修辞[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大刚;;论模糊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阿仙;;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及汉译处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琛芳;;模糊语言学与词典编写[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王希杰;秦旭卿;何伟棠;钟玖英;;修辞学学与显和潜的对话[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河;;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傩面形象[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中生;《毛泽东诗词》中的语义模糊数字及其翻译[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候芹英;试论法律英语的模糊性[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祁冰;法律语言的模糊及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渊;日常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刘泽青;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宋文静;交替传译中模糊语言的处理和翻译策略[D];中南大学;2008年

7 曹建辉;模糊语言学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伟娟;交替传译中的模糊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艳艳;文学模糊的翻译及译者的地位[D];安徽大学;2007年

10 于晓林;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81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81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