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文本之诠释的历史变迁——对国内翻译行为的反思
[Abstract]:At present, academic studies believe that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easy to be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This view is confirm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s "literary garbage" in the early 1962, but the 1998 retranslation was interpreted as "literary classic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 was completely reversed. This paper puts the changes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n the roa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olds that the reversal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 is difficult to be explained by the simple relationship of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translation. This shows that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but also deviates from ideology, or even implements "reco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complex.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选民;;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论梁启超的翻译实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孙艺风;跨文化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兼论翻译的功能与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李晶;;贯穿20世纪中国翻译史的意识形态操控行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晓元;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中国翻译;1999年02期
5 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6 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7 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鸿芹;余汉英;;从操控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受控对象[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杨莉红;连泰;;中国译者的文化身份与汉英翻译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詹蓓;;英汉互译中语义差异的致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吴昊;;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浅析西方媒体对涉华新闻翻译的歪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张俏;;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杨国藏;;意识形态操纵下的《独立宣言》翻译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刘书梅;意识形态与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对等”的操纵[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静静;;浅谈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范式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徐琴;;浅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鸣;;从淡化洋节说开去—也谈“文化侵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9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梦颖;特殊的赞助人—论姜椿芳对翻译活动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弄影;从操纵角度看苏曼殊译拜伦诗歌[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马晓云;从对话意识看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丁燕燕;从《飘》的两个中译本论译者主体[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邱鹏飞;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2008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娜;翻译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以中国八十年代的翻译活动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英伦杂感[J];读书;1982年04期
2 王力坚;性灵·佛教·山水──南朝文学的新考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蒋英豪;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新旧文学的过渡[J];南开学报;1997年05期
4 孙艺风;跨文化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兼论翻译的功能与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李伟;梁启超与日译西学的传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张永芳;中西文化交流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物——试论梁启超的散文创作[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6期
7 李运博;流入到近代中国的日语借词——梁启超作品中的日语借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志松;文体的选择与创造——论梁启超的小说翻译文体对清末翻译界的影响[J];国外文学;1999年01期
9 许钧;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3期
10 王宏志;“专欲发表区区政见”:梁启超和晚清政治小说的翻译及创作[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铁锋;;《在路上》在中国受到的翻译操控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5期
2 郁敏;;“自发式写作”与“意识流”——以《在路上》与《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枫;经典建构之路—《在路上》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王一舒;从《在路上》的两个译本中看翻译的操控[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杨yN辰;从“另类”到“经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0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