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秀云;;以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奠基[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朱贻庭;;守护文化其“神”[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肖群忠;;“国粹”与“国魂”——弘扬中华伦理价值 重铸民族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4 杜振吉;;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5 靳凤林;;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J];道德与文明;2011年05期
6 曾建平;;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关键[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7 李翔;郑海呐;;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认识[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8 张振华;;文化的理性与自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8期
9 杨绪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薛丽娥;;新形势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提升[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俊海;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仕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历史与逻辑[D];南京大学;2012年
6 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龚正华;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朱晨静;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锴;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先彬;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波;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影响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4 温岳鹏;百色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光明;;多元批评格局中的纯文学批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黄忠顺;;文学的互联网络传播与专业文学批评的命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张亦辉;;批评的批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秦桂平;;文学批评的标准之思——从“文学性的扩张”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吴冶平;;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赖大仁;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必要与可能[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刘淑青;;文学批评:陷落与突围[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孔令辉;;走出文学批评困境——柯林伍德《艺术原理》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李联明;;文学批奤标准琐议[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10 张华;伽达默尔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重提“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树榕;;方法:在批评标准与批评实践之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5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玺璋;80后写作挑战文学批评[N];北京日报;2004年
2 雷达;真正透彻的批评为何总难出现[N];文汇报;2011年
3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及内在缺失[N];文艺报;2005年
4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N];太原日报;2005年
5 梁鸿鹰;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不可缺失[N];文艺报;2005年
6 韩宇宏;文学批评的“九多九少”[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张涛甫;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N];文汇报;2011年
8 郑正;文学批评怎么能这样写[N];重庆商报;2000年
9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10 秦 俑;文学批评的德性[N];陕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武洪滨;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3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4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D];湘潭大学;2005年
8 李定青;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凤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晔;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7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