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杜威文艺美学观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典兵;试论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思想[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顾冉;;对于人生的艺术化的一点感想[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3 高兴;;杜威:在苏格兰闯出一片天[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11期
4 夏英林;从杜威到胡适: 哲学概念的演化[J];现代哲学;1999年02期
5 沈鹏飞;论杜威的社会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高建平;经验与实践:兼论杜威美学和美学中的实践观[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6期
7 骆可;蝈蝈;;是谁走失在薄凉年华[J];传奇文学选刊(紫色年华);2009年11期
8 曹孚;;杜威批判引论 (上篇)[J];人民教育;1950年06期
9 刘英健;杜威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夏英林;析胡适、杜威对“行易知难”说的不同观点[J];东方论坛;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8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陈华;中国球员身价多少[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郭洪体(东南大学艺术系);哲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4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6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7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光;朱光潜、杜威文艺美学观比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6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8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5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7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