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

发布时间:2020-05-07 14:00
【摘要】:城市是城市生活与城市书写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城市书写意象化了城市生活,促进或规约着城市的发展。民国短短几十年,成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涌现了众多的文学家,这些文学家的创作充实并发展了成都的城市生活,他们通过文学想象再现了成都城市发展的历程及其利与弊,创造了多样化的文本成都。 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成都的“黑暗之城”形象。在吴虞和巴金笔下,封建大家庭和成都形成一种参照关系,青年总是处于大家和小家的漩涡中。封建大家庭的成都导致了吴虞的反叛和回归,他的反叛来源于上层社会的压制和打击。封建思想的濡染促使了这个封建士大夫的皈依,这也是民国时期许多文人的历史命运。封建家庭“狭的笼”、“死囚牢”的形象和黑暗底色构筑了巴金的黑暗之城。李劫人有感于军阀打乱了成都的安静生活、人文秩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塑造了一个军阀统治下的混乱城市。在军阀的践踏下,成都由一个安静稳定的城市变成一个盗窃横行、人心惶惶的伪现代化都市。 第二章论述成都“乡村型花园城市”的形象,并建构成都“悠闲之都”的城市身份。成都是一个消费型城市,价值观多受到乡村价值观的影响;成都多水,是一个水城,具有飘逸灵动的特性;“天府之国”的富裕生活养成了成都人闲适的生活态度;成都人爱养花,花木繁盛的成都就像一个大花园。在动乱的年代,这个花园被赋予了更多精神意义。它是巴金的精神后花园,更是其他很多文化人的后花园,它缓慢的生活节奏,闲适的生活态度,清幽的自然环境,阴柔的女性特点,给战乱中疲于奔波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身心的栖息之地。 第三章主要论述在新政建设和战乱的影响下,人们普遍感到身份认同危机。身份总是在不断生产和变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的静态超稳定状态被打破,作家们开始重构成都城市身份。西风东渐使成都的地方精英和官员开始以“现代化都市”的标准改造成都,成都一些旧的空间及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一些新的空间新的价值观被建立。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冲击了成都的生活状态。新政的美好承诺没有兑现,生活却越来越艰苦,战争给成都带来了大量的难民,这些导致了成都人文化认同的焦虑。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成都书写便内含了建构成都身份的热情。下层民众和一些精英人士更喜欢没有多少生活压力的悠闲成都,他们的书写将成都建构为一个“悠闲之都”。城市精英和地方官员们则希望把成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当一些人感叹赞美成都的悠闲时,另一些人为此发出了愤怒的火花。实际上,悠闲不过是精神麻痹和消极解脱,是移情和逃避,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可能真正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在历史、文化、权利、战乱的不断“嬉戏”下,成都无法保持其原有的悠闲本色,形成了当时悠闲与现代化冲突并存的样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娟;;浅析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的“圣贤”描写[J];才智;2011年19期

2 郑春;;另一种反思——现代作家笔下的留学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9期

3 周纪焕;;论现代作家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思想[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杨琼;;浅析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许靖;孙东平;;试论巴金小说中的家族情结[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6 子张;;寻访“迟桂花”[J];山东人大工作;2011年06期

7 齐媛媛;;浅析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美国本土小说[J];长城;2011年08期

8 吴明香;;觉新之死——浅论巴金《家》[J];考试周刊;2011年56期

9 娄国忠;;现代作家改名趣闻[J];青苹果;2007年03期

10 黄向文;;余华小说的情色动机[J];青年文学;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本朝;;“当代”的建构与来自现代作家的认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逄增玉;;文学如何面对历史——四川作家抗战叙事的几个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吴定宇;;西蜀文化之气与川籍现代作家的创作——以郭沫若、李R既恕徒鹞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李小平;;论漳州籍现代作家杨骚30年代的创作[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刘殿祥;;“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思想价值取向——闻一多国学研究经典的当代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张建锋;;山姿水态四川人——从巴蜀文化角度看何其芳人品和文品[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马云;;现代作家民族身份的隐与显[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杨扬;;说“变”——新世纪小说创作随想[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高恒文;;回到当初[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艾萍;;浅谈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冯源;巴金故居发现大批珍贵文献[N];人民日报;2011年

2 刘保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十年寒灯三部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山东临沂市 孙雨晨;不必苛求作家有翻译基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玉华;现代作家作品的版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商金林;从1950年代现代作家选集的出版说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商报记者 任志茜;70年代作家集体沉默?[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秦杰;永远的常春藤[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朱金顺;也谈几部名著的版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早报记者 石剑峰;香港的文学记忆[N];东方早报;2010年

10 丁国强;谁影响了作家[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长华;巴金小说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立影;骆宾基评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穆艳霞;中国现代作家与道家文化[D];吉林大学;2008年

4 贺昱;疏离·交叉·相融[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6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7 朱华阳;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D];武汉大学;2006年

8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汤伟丽;“欧美尼德斯”之魅[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黄晓娟;雪中芭蕉[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永芳;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郝燕雨;论俄国女杰对巴金创作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1年

3 赵学佳;现代作家的北京想象与经验表达[D];兰州大学;2012年

4 文险;巴金的宗教情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立娜;巴金小说中的生命意识[D];河北大学;2009年

6 王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杭州[D];西南大学;2012年

7 时宏宇;巴金小说美学思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文龙;“祖—父—子”结构与封建家族制度的解体[D];郑州大学;2006年

9 王薇;现代作家自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辉;从“出走”到“回归”[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3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53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