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人的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20-05-27 15:04
【摘要】:东汉末年是一段政治比较混乱的时期。尤其是从公元132年(汉顺帝阳嘉元年)到189年(汉灵帝中平元年),经历了六次皇权的更迭,社会政治黑暗,百姓苦不堪言。作为知识分子的文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政治,他们以舍生取义、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挽救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本文即是截取汉末这将近六十年的动乱时期,以文人的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的相关文献、史料的梳理、考辨、分析为基础,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汉末文人的政治活动。汉末皇权衰落、女主临朝、外戚宦官轮流擅权,朝纲混乱、战乱多发、内忧外患不断,灾异频繁、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文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清议、集体请愿、东观修书等等。入朝为官的文人越来越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世家子弟,有良好的家世背景。这些文人在昏暗的政治统治之下,为官之路多坎坷,部分文人迫于形势选择了远离朝廷。 第二章主要论述文人的政治活动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动荡不安的政治时局对文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此时的文学创作主题也以反映社会黑暗现实为主要特征,文风也由东汉前期的气势恢宏转向缠绵悱恻,文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赋、碑文等为例进行了分析。同时文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使其文学观念由以前对社会、国家、群体命运的关注转变为对自我生命个体享乐、生命欲望满足的重视,文学创作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个体放恣和自娱色彩。 第三章主要探讨文人的文学创作对政治活动的影响。汉末文人无论为官还是归隐其文学作品多反映、表现或批判当时的政治,这些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巨大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党锢之祸虽然挫伤了文人,但在舆论导向上文人始终占据优势,这样就促使了统治者一些选拔人才的政策开始改变。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鸿都门学的设立。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83709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志熙;;“鸿都门学”事件考论——从文学与儒学关系、选举及汉末政治等方面着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何国正;刘蜀子;;东汉士大夫阶层的形成[J];大众文艺;2010年05期
3 方燕;;东汉外戚、宦官之间的斗争与士大夫的分化整合[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辛旗;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与东汉末年清议思潮[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5 曹胜高,刘信立;论汉赋在诗歌史上的地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振龙;;鸿都门学性质的再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张朝富;;“鸿都门学”的建立与汉末“文人群落”重组[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8 黄宛峰;东汉党人与士大夫精神[J];人文杂志;2000年01期
9 蓝旭;鸿都门学之争与汉末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聂济冬;;游学与汉末政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2683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8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