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

发布时间:2020-06-01 0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包括主要以散文、日记和小说体裁出现的干校书写进行梳理,从而对干校书写产生的背景、文本特征以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整体上的观照,不仅可以正确看待这类作品的得与失,而且可以看到各种文学形式的干校书写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意义,以及由此衍生的对知识分子话语在中国当代文学境遇的思考。 知识分子立场和政治文化变迁是本文对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进行研究的主要切入点。政治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考察干校书写的发生背景,可以看到十七年和文革的政治文化变迁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这是干校书写发生的前提条件,而八十年代的时代氛围又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思考和书写的平台。 在干校书写文本的具体内容和艺术风格中同样显现着知识分子立场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不论是“历史的追忆”中对各种践踏人性的丑陋行为的控诉,还是“人性书写”里对黑暗岁月里饱含温情的人和事的温暖回忆,亦或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由个人在政治重压下的人生遭遇所引发的“启蒙理念下的精神追索”,都贯穿着知识分子对政治、历史、人性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历史的某种荒谬感,是自我话语的一次展现。 干校书写一定意义上说是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一次回归,由此引发出对知识分子话语在当代历史境遇下的变迁的思考。政治文化的迫压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的景观——知识分子立场普遍缺失,在心灵的困惑中和艺术的挣扎中求生存,但也始终不乏坚守自己艺术操守的文学创作者。 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不仅补充了历史书写遗漏之处,而且它所呈现的文化印迹又使其拥有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品不一样的文学品格,在新时期的文学园地里显现出别样的风景。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端传妹;;“无土时代”的叙述困境——《无土时代》的反思[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刘素娥;;理性研究与感性叙事的完美结合——评闫红新著《铁凝与新时期文学》[J];当代人;2011年07期

3 贺仲明;;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精神特征与历史意蕴[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叶淑媛;程金城;;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春霞;;新时期文学批评主体的重新定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叶从容;;论新时期文学世界的亲情裂变[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7 王安忆;;经验性写作[J];书城;2011年07期

8 刘洪霞;;戴厚英:文化转折中的角色转变[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任美衡;;近三十年长篇小说的精神流脉及其拓展[J];文艺争鸣;2011年14期

10 杨亮;;文化寻根的现代性焦虑———再探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文化策略[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守谦;;关于“新时期文学”一词的考释——答刘锡诚同志[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2 刘锡诚;;“新时期文学”词语考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3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4 王世德;;与刘晓波对话——如何估价和展望新时期文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程光炜;;评价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几个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7 张守仁;张弘;;《十月》:为新时期文学局面破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8 张学军;;新时期文学的艺术变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9 王春荣;;英雄乐章的文化审美变奏——新时期文学“英雄主题”及其多种表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白亮;;“向内转”与八十年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再认识[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五四”与新时期文学的一点比较[N];文汇报;2000年

2 王向峰;改革开放与新时期文学的发展[N];辽宁日报;2008年

3 周思明;30年深圳文学反思[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李珊珊;新时期文学刊物的生存之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蔡梅娟 山东理工大学中文系;和谐生存:新时期文学的人本母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郝雨;回眸新时期文学兴起[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雷达;新时期文学每一重要时刻能听到他的声音[N];各界导报;2009年

8 张行健;骚动生活中的冷静思索[N];临汾日报;2009年

9 ;时代的理想 文学的力量[N];文艺报;2010年

10 谢冕;凝重而深邃的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格非;萨特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存在”探询[D];苏州大学;2003年

2 陈力君;代言与立言: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彩萍;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军宁;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许玉庆;远逝的村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闫红;铁凝与新时期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启鹏;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中的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文坛;1977-1984:新时期文学的话语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梁艳;《今天》(1978-1980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雪梅;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D];郑州大学;2011年

2 徐馨扬;文学的沙滩:重返八十年代中篇小说热[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亚萍;现代性视野下的五四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比较论[D];汕头大学;2010年

4 陈雪军;新时期文学读者意识的流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伟;新时期文学中的“傻子”叙事[D];河北大学;2011年

6 史元明;新时期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伍晓翔;论新时期以来文学中喜剧精神的渐变及彰显[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丽;庄禅精神与新时期文学[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祚强;韩东与新时期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康斌;“伤痕—反思”文学中的“迂回”叙事[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0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0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