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韩愈李翱并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5:55
【摘要】:在古文创作理论和功绩上,韩愈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后世的唐宋选本中,韩愈的地位也一直是摆在唐宋古文各大家之首的。所以尽管后世常常把韩愈和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并称,如:“韩柳”、“韩李”、“韩刘”、“韩白”等,但无一不是把韩愈放在其二者之首位。尤其在古文创作领域中,有着“韩柳”和“韩李”两种并称提法。但在唐五代时期,“韩柳”并称的接受情况与“韩李”并称的接受情况一样,都没有受到大多数人关注。北宋时期的大致趋势是:在当世人们的心目中,李翱古文的地位要高于柳宗元古文的地位。这直接影响了“韩李”并称在北宋的接受情状。由于很多因素,柳宗元在“文”之领域的地位的下降,间接影响了李翱文之上升,从而推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领域的“韩李”并称之兴盛, “韩李”成为古文运动的两大宗主。南宋以降:“韩柳”开始回归文学本色,而“韩李”也由北宋短暂的文学领域的并称转向思想领域的并称,虽然后世文人也有对“韩李”二人在古文艺术上进行比较,但鲜有认为在文学创作领域二者成就地位之相当的论说。通过梳理唐五代、北宋、南宋以降这三个历史阶段“韩李”并称的接受情状,可以发现中唐、北宋初中期的古文复古思潮、南宋时期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概貌及当时“文”、“道”分流的思想背景在“韩李”并称接受情状上所起的作用。再者,可以发现“韩李”并称,在社会政治、文学创作、哲学思想等不同的领域中,都有其存在的内在依据。即韩愈、李翱二人在交谊上有着独特的师友、姻亲关系;在政治上,有着相似的仕宦生涯,且相类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在文学创作上,共同为古文运动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在思想领域中,都积极地建构儒道理论,提出自身的“性情”说。同时,在对比分析中,也能呈现出二者在性格秉性上,韩愈通达感性、李翱耿介孤直;在创作风貌上,韩愈众体兼备且雅正充沛,李翱长于记叙论说且精审和易;在思想上,韩愈重儒道之纯粹性,李翱则援佛入儒,在“性情”说上有着更为深入和完备的理论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安祖;韩愈“古文”含义辨析[J];文学遗产;1998年06期

2 周楚汉;韩愈的文章理论及其意义[J];理论与创作;1995年03期

3 董国柱;韩愈其人[J];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3期

4 牟通;;韩愈的文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冯渊;;韩愈:辛苦蹭蹬 捍卫道统[J];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12年Z1期

6 孙连琦;含英咀华 倾芳沥液——也谈韩愈散文的“尚奇”[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陈曙雯;;20世纪韩愈与佛教关系研究综述[J];文史知识;2000年02期

8 马延军;;韩愈的“文气”与刘勰的“情采”[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12期

9 李最欣;李翱是韩愈弟子吗[J];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10 全华凌;韩愈尚“勇”性格论[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友冰;;新时期韩愈研究述论[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李翰;贺正皖;;叙述者与作者的离合:韩愈传叙文的叙事学分析[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C];2009年

3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七讲 浅说韩愈对儒学和文学的贡献[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4 周游;;羞见时节盛:韩愈厌春情绪的思想内涵探析[A];作为理论资源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二辑)[C];2016年

5 朱琦;;论韩愈与白居易[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6 李永辉;高建青;;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视角下的宜春韩愈文化研究[A];宜春社会科学2015年04期[C];2015年

7 高海夫;;略说韩愈的散文美学观[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严寿o,

本文编号:2691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1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