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徐州诗文精神意蕴
发布时间:2020-06-24 12:35
【摘要】: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艺术全才,诗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徐州作为苏轼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时期作品精神意蕴上承杭州、密州,下启苏轼文学高峰黄州时期,因此研究徐州诗文精神意蕴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意蕴就是作品中渗透出来的理性精神及内涵。立足苏轼徐州诗文,分析苏轼所处的北宋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苏轼在徐州独特的人生体验,得出这时期诗文精神意蕴可以集中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勤政爱民的进取精神、情深意重的人伦精神、务实明道的实践精神、“吾生如寄”的忧患精神、寓意自然的审美精神。 苏轼自幼受儒学入世思想的影响,一直都希望成为治世名臣,完成他致君尧舜、建设仁政爱民社会的理想。苏轼思想始终以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和民本思想为主。他的勤政爱民的进取精神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现实和爱民重生、同苦共乐的精神。苏轼在徐州时期交友广泛,苏轼为人豪爽随性,富有人格魅力,表现在君臣关系中能够以道事君,以文干政;手足之间能唱和互勉;亲友之间互帮互谅,重情重义。苏轼在遭受打击之后外任徐州,他不沉溺于虚无缥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把体察民情、服务人民作为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表现为务实的政治诉求与务实的表达。他政治思想的“道”主要是儒家范围内的,同时我们也能在苏轼的作品中发现其“道”也时有超出儒家范围的表达,他融合了释道的思想将“道”的内容丰富拓展。“吾生如寄”作为苏轼的一个重要思想和人生态度,可以说贯穿于他的一生,在徐州的诗作中多处使用。比之密州时期,苏轼“吾生如寄”的思想在徐州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深重的忧患意识;二是矛盾中力求超越的审美精神。苏轼在其徐州作品中提出了“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的审美态度。这种超功利的审美精神表现在主体精神中有直抒胸臆的特点。苏轼徐州的诗词直接抒发情感,表现出清雄的风格;另一方面苏轼主张为文要自然隽永,表现出追求高风绝尘的审美精神。总之,苏轼徐州诗文的精神意蕴最终指向真善美统一的艺术境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2787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嫩;;艺术风格与艺术精神[J];美术研究;2011年02期
2 王水照;;论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1期
3 张瑜;;试析苏轼人生分期的儒释道思想及其成因[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4 苗潇潇;;论苏轼徐州时期的诗词创作[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年01期
5 卫芳;;论苏轼诗词中的哲学底蕴及精神突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2727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