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思想矛盾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0 11:57
学术界对王充《论衡》的研究,历来主要集中在他的“疾虚妄”上,对《论衡》中的矛盾现象虽然也有提及,但很少深入探讨,相关研究也并不全面。学术界一般认为王充思想中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便于辩论或受他所属时代的影响,但却对王充矛盾思想的实质并未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就是基于这种情况重新审视他的矛盾现象,着重从思想矛盾及文学因素矛盾两方面入手,探讨王充思想中的矛盾现象对其文学的影响。通过对王充的思想矛盾及其在文学方面的影响的辨析,发现王充思想中的矛盾,与其说是时代的局限,不如说是王充实事求是,植根于现实的表现。 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王充的思想体系矛盾因素及其成因。王充的思想是两种思想的交织,既有“疾虚妄”,也有神学迷信。一般我们强调的是前者,后者通常被忽略。而本章主要针对他思想中关于神学体系的矛盾与关于诸子的矛盾展开论述,并解析其思想成因。 第二章《论衡》在文学思想方面的矛盾及成因。本章针对文学的文与质的矛盾、文学为大众与文学为统治者的矛盾分别进行解析。关于这两对矛盾,王充没有偏执于一端,这反映了其从现实出发对文学的深度思考,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充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三章《论衡》在文学主题方面的矛盾。王充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了他在“疾虚妄”、“厚今薄古”等方面分别做出了矛盾性的论述。尽管学术界一直关注的是他“疾虚妄”、“厚今薄古”的一面,但是他也有“虚妄”、“厚古薄今”的一面,这里反映了他文学主题中的矛盾,但又是符合现实的。 第四章《论衡》在文学表现方面的的矛盾。本章着重从它的夸饰与意象两方面进行分析,王充着眼于文学功用方面去看待文学表现的矛盾,既有对这两种表现的重视,又有对这两种表现的排斥,尽管他没有从纯文学角度的看待文学表现中的矛盾,但他也前瞻性地看到了这两者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28121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近五年研究综述
二、王充及时代
第一章 王充思想体系的矛盾因素及其成因
第一节 反神学体系的矛盾
第二节 对诸子评价的矛盾
第三节 思想矛盾成因
第二章 《论衡》文学思想方面的矛盾
第一节 文与质的矛盾
第二节 文学为大众与为统治者的矛盾
第三章 《论衡》文学主题的矛盾
第一节 疾虚妄的矛盾
第二节 厚今薄古的矛盾
第四章 《论衡》文学表现的矛盾
第一节 崇尚夸饰的矛盾
第二节 意象自觉的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恩普;;论王充“疾虚妄”、“务实诚”的文学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杨萍;王全权;;王充天体论、人性论和性命论中的伦理思想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济民;;《文心雕龙》与《论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先亮;;论董仲舒、王充天论思想的内在趋同[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史少博;;王充《论衡》对《周易》术数的贡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进超;;王充与刘勰意象论之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9期
7 郑二利;;王充的象征意象观探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治理;;《论衡》对《文心雕龙》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治理;;《论衡》的文气思想及其影响[J];中文自学指导;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728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