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性灵说”的内容及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0-06-24 18:03
【摘要】:晚明时期,公安派以“性灵说”为旗帜,开启了一场划时代的文学革新运动。公安派代表人物“三袁”在文学创作中重视真、趣、露的追求。而后,三人又不断地对自身的文学观念进行超越,创造性地提出“淡”、“韵”、“质”等观念,进一步探讨文学创作理念。在这场文学革命运动中,公安派的成员向人们昭示了:文学创作首先应该“真心为真文”。反对一味抄袭、模仿,文学应该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表述,即强调文学创作与审美活动中对于主体意识的重视。从他们的文学理念中我们看到了超越前人的大胆,超越生命的寄托。同时,在他们的文学观中又渗透追求平等人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虽然是蒙昧阶段的,但他们的文学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以人为本位的生命观更是体现了性灵来源于人的特点。他们的文学主张,在晚明时期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文学范畴,有一定的思想启蒙的作用。“性灵说”之于美学的贡献在于他们扩大了审美的范畴,从而使人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更具指导意义的是,他们的自适的人生态度,在重拾真我中不断超越束缚,获得人生的真谛。对于后世的文人来说,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美学启发。 一直到了今天,“公安派”的文学观及“性灵说”的美学特征,对于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使得中国美学呈现出了关注人的本身的超越的面貌,同时扩大了审美的范围,让人们领略了中国美学史的独特的面貌。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28188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建业;李贽与公安三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严金东;废诗的诗论──论袁宏道的“性灵”说[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陈敏;“灵”而"“厚”的创作要求——从《诗归》看竟陵派之诗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剑波;性灵说与文学解放[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邹华秀;袁枚性灵说之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星星;公安派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君丽;公安派及其“性灵说”流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邢满;袁宗道诗文理论与诗文风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娟娟;袁中道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段慧冬;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梁新荣;袁宏道诗文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8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