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文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

发布时间:2017-03-29 23:12

  本文关键词: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文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文学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关联但又有不同的几种倾向,一是从文化的视角观照文学,二是文学的文化批评,三是社会文化语境里的文学文本研究。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的时代,文学自身特性的探讨亦引人关注,于是有对"纯文学"的讨论,对"文学性"问题的回顾,对文学"经典"形成过程的思考,为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提供了从整体上观察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理论视阈。其焦点是文艺审美现代性与社会世俗现代性的矛盾。现代性已成为后现代语境里的一项未竟的事业,面对文学消费的大众化与时尚化,以及图像文本与网络文学对传统的文学感知和表达方式的颠覆,文学研究除了坚持追求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伟大文学传统外,是否还可以从后经典叙事学和互文性理论获得一种非文学的另类思路?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研究 文化语境 文学性 大众化 互文性理论 文化研究 文化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网络文学 文化批评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按照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科分类,文学研究作为人文学科里与哲学、历史学并列的一级学科,覆盖着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三个二级学科。近些年来,这些二级学科的年均论文产量各达三千至四千篇,每年合计都在万篇以上①。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文化语境里,文学的边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信芳;孔子《诗论》与新世纪的学术走向——《诗论》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3 王岳川;后现代“文学性”消解的当代症候[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 王晓路;性属/社会性别[J];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5 吴培显;“红色经典”创作得失再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欧阳友权;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祛魅[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廖名春;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J];孔子研究;2002年02期

8 张颐武;“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J];南方文坛;2004年03期

9 童庆炳;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10 陈太胜;走向文化诗学的中国现代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信芳;孔子《诗论》与新世纪的学术走向——《诗论》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马育良;儒门《诗》学中的“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蔡贻象;影视消费的文化美学意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5 傅书红;;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亨利·吉鲁的文化研究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6 刘毓庆;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焦垣生,胡友笋;新时期以来红色经典“冷”“热”原因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雷璐荣;;试论当下“红色经典”的大众化传播[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作霖,孙利军;作为语言的诗——从象征主义到形式主义[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品良;;网络写作与传播方式的转换[J];当代传播;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徐放鸣;;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赖大仁;;文学精神价值重建:必要与可能——近十年文学精神价值重建讨论述评[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原池;;从“诗道性情”析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再诠释[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吴武洲;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浙江大学;2004年

3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5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厚均;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孙鸿亮;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清芝;怀念过去抑或张望未来[D];河南大学;2008年

2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3 龙永红;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及其现代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立驰;论《尘埃落定》的语言诗性美[D];安徽大学;2003年

5 纪洪涛;生长在民间的诗学:狂欢诗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余玲;日常生活:拯救与喧嚣——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日常叙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鹏;体验与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毕日升;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兴起、现状及前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范荣;中师德育现状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琴;历史叙事中的个人记忆[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宽,徐在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释文补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学勤;续释“寻”字[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6期

3 葛兆光;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J];开放时代;2001年11期

4 廖名春;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J];孔子研究;2002年02期

5 方铭;《孔子诗论》与孔子文学目的论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6 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J];中国哲学史;2002年01期

7 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8 李杨;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9 尤西林;人文精神团契与现代社会[J];人文杂志;2003年02期

10 尤西林;现代性与时间[J];学术月刊;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蓬;《自嘲》新探[J];中州学刊;1980年02期

2 张国举;马嵬诗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3 徐实曾;元稹《连昌宫词》“吹管逐”试释[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莫日根;内蒙古师范学院成立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我院中文系参加编写《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汇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萧兵;马王堆《帛画》与《楚辞》二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一辑)出版[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8 范明礼;二十世纪初我国诗歌、戏剧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4期

9 水l,

本文编号:275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5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