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在路上”-论张承志的“行走”哲学

发布时间:2020-07-19 11:46
【摘要】:张承志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在路上”型的作家,他常年放浪于大陆山河之间,不停地在行走中完成着对生命的诠释、对理想的追寻。因此,本文拟以“路”为线索来串接张承志的写作历程,以“路之子”为视角来解读张承志的创作姿态,以“在路上的心灵探寻”为主题来解蔽张承志本人以及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期为张承志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提供一份新的理解。 本文将从三个部分阐释张承志“在路上”的创作精神:第一部分以“生命在路上”为主题,回顾张承志走过的道路,以及每条道路、每段历程对张承志的影响。并探究张承志选择“在路上”的原因,以及阐述这种生命形态代表的人之个性和尊严。第二部分以“灵魂在路上”为主题,来阐释张承志“在路上”的心灵探寻。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来梳理张承志走过的心灵探寻之路,以及行走在这条路上的焦灼、挣扎与痛苦。第三部分以“写作在路上”为主题,以张承志提出的“正确的方法存在于研究对象所拥有的方式中”为突破口来阐释张承志“在路上”的写作理念。不同于“学院派”的写作,张承志始终坚持“亲历”式写作,以到实地去体验的方法来发现并感知写作对象。也不同于“实证主义”、“零度感情”的创作主张,张承志以全部的感情融入到写作对象之中。而且张承志一直在寻找一种与行走相适合的体裁,不同体裁的尝试形成了体裁的嬗变。 张承志这种“在路上”的创作精神,对当代文坛乃至当代人的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启示。他代表着一种民间的立场,提供了一种在体制外思考的姿态和选择,并完成着对当代人心灵的洗礼与征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承志;;学科的黄土与科学的金子——一部伊斯兰教派史读后[J];读书;1988年04期

2 张承志;;心灵模式——序《热什哈尔》[J];读书;1990年10期

3 吴晓东;姿态的意义[J];读书;2001年11期

4 张承志;;我所理解的民族意识[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5期

5 项静;;游历西方与中国认同——重读张承志的《绿风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3期

6 戴静;张承志;;“在路上”[J];文学自由谈;1987年02期

7 潘世昌;赵新霞;;迁徙的内在精神及其当代启迪[J];中国穆斯林;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2762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2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