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林纾的翻译对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0 10:03
【摘要】:晚清时期,鸦片战争轰开中国的大门。各方爱国志士眼见列强之贪婪,国家之衰亡,纷纷投入到救国保种的战斗中。翻译西学便是在这场战斗中孕育而生的。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内逐渐掀起了巨大的翻译浪潮。林纾正是这场翻译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以其优美的文笔,与其口译合作者一共翻译了160余部作品。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伟大变革和进步的时期。“白话文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以及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加快了中国前进的步伐。五四时期取得的变革和进步,是晚清时期救国保种的战斗思想的延续和升华,五四时期的文学进程,也无疑受到了晚清前辈的积极影响。其中西学的翻译作品,为五四文学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而“林译小说”的影响,也成为这场新文化运动中一股甘甜的源泉。 “林译小说”对五四文学的影响可谓是多方面的,如五四时期“写实主义”,全面“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都是“林译小说”中反帝反封建、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作品思想的写照。但“林译小说”的另一巨大贡献还在其对外国作品叙事手法的保留,以及他在翻译作品的序言和注释中对其叙事手法的领悟和点评。这一举措,无疑对五四作家学习和应用外国文学的叙事技巧,以及叙事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都是有着重大积极意义的。 本文旨在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林译小说”中几种常见的叙事手法以及五四代表作家作品的叙事手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展现“林译小说”对五四文学在叙事学方面的影响。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叙事学的定义和历史,并侧重介绍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以及叙事学在翻译文学中的应用。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林纾生活的时代--晚清的历史背景,林纾的意识形态以及“林译小说”的特点。第三章通过展现“林译小说”的贡献以及对五四文学和五四作家的影响,旨在对“林译小说”的代表作品以及五四代表文学家的文学作品,从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两大角度,对这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以窥见“林译小说”对五四时期文学的叙事学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2 曾燕冰;;叙事学教材的新超越——评莫尼克·弗鲁德尼克的《叙事学导论》[J];叙事(中国版);2011年00期

3 高晖;;《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4 朱谷强;;视界融合下的禅诗英译:以寒山译诗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赵宁;;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与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牟磊;;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浅析[J];华章;2011年14期

7 王蕾;黄睿;李俊婕;;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孙飞红;顾飞荣;;林译《孙子兵法》中反义关系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9 韦新建;;中西恭维语对比与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逄锦凤;;视界融合在《功夫熊猫》中的再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黑龙江省翻译协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余祥明;;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应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惠荣;叙事学研究有了新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王晴佳;“亲爱的”翻译是懒惰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柳霞;《五经》研究和翻译首先应从字义入手[N];光明日报;2009年

4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8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9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周波;我市设立翻译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曹莹;傅雷文艺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雅;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林纾的翻译对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王薇;改写理论视角下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及其对《霍桑探案集》创作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春;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企业简介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5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宋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赞美诗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方方;格式塔美学观照下的戏剧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9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63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3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