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汉代文学与图像关系考论

发布时间:2020-07-21 07:43
【摘要】:汉代是一个文学勃兴的时代,辞赋、散文、史传、乐府诗歌等文学形式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汉代又是一个图像兴盛的时代,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各种工艺品等图像形式层出不穷,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礼仪观念等。从现存材料可知,汉代文学与图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又丰富多彩的关系,二者之间既相互对应,又在作用与反作用之下产生种种差异与矛盾,文学与图像的独立与共生使叙事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文图在文化层面上走向融合,丰富了汉代文化之精神。总而言之,文图的结合使汉代艺术形式多元化,既丰富了汉代的图像形式,又使文学的价值得以升华,于是我们能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层面上理解和接受汉代文学与图像的深层意义。汉代文学与图像的母题众多,不同母题之间的文图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区别,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也各有不同。根据调研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神仙信仰的文图呈现,以西王母为中心。西王母是汉代民众信仰中最重要神祗之一,对她的信奉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文学与图像之中均有呈现,文图之间既相适又相异,辨析二者的相互参照能使汉代西王母信仰的变化过程更加明晰,也能深入理解西王母信仰在汉代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其次,礼教观念的文图呈现,以《列女传》为中心。汉代是一个崇尚礼教的时代,忠臣、孝子、列女、节妇等符合儒家礼教观念的人物受到时人的推崇,这种风气从文本到图像均有呈现。在此背景下,《列女传》应运而生,其作者刘向还将其图绘于屏风之上,故而该书一开始就以文图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该书流传至民间之后,其礼教功能得以延续,同时图像化的传统也得以保持,各种列女图像开始出现。《列女传》的文本与图像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文本与图像之间存在不同的构成方式,不同方式之间,其叙事的强弱又有所不同。辨析《列女传》文本中传颂与图像的关系,结合汉代图像表彰的风气,对不同形式的文图构成方式进行研究,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汉代图像叙事的特点。再次,史传传说的文图呈现,以“荆轲刺秦王”为中心。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甚广,文本记录不少,存世图像丰富。各个故事文本因其属性不同而存在各种差异,文本与图像在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方面高度对应,同时又差异明显,存在画面要素、人物动作、画面情节与文本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其原因主要在于文本流传与图像流传从属不同系统,二者之间无法一一对应。为了实现叙事效应的最大化,各地荆轲刺秦王图像分别以“顷刻”与“并置”艺术创作方式构建图像,实现了艺术上与叙事上的双重收获。“荆轲刺秦王”等刺客图像的出现还体现了汉代民间与上层对于游侠、刺客的不同接受态度,但二者对于刺客之义则一致推崇,结合墓葬文化的特殊性,能够辨析“荆轲刺秦王”一类图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图结合的方式使汉代文学与图像艺术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既能更全面展示汉代文学与图像各自发展状况,又能深入揭示汉代文化的特征,同时也为从另一个角度领悟汉代文化之美提供有力契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张红玲;;浅析宫体诗的女性感性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刘春萍;;《韩非子》疑问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方潇;;“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阎步克;;乐府诗《陌上桑》中的“使君”与“五马”——兼论两汉南北朝车驾等级制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关健英;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内涵[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庄小霞;;曙光与暗流:汉初的儒学之兴——战国到汉初之间儒学发展初探[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3期

8 胡兴华;;从《新语》的天道观看陆贾思想的源流与归属[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9 关立新;;从韩非笔下的女性形象看韩非的女性伦理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10 彭善国;;3~6世纪中国东北地区出土的釉陶[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佘向东;翟跃;;试析南阳汉画中的楚文化因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加军;孙晋芬;;山东枣庄画像石铺首艺术[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红莉;;陕北汉画像石所见“鸡首人身”“牛首人身”图像辨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真玉;;论汉画中的升仙巫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远;;论汉代的螺神画像及其符号功能[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真玉;;南阳汉画中的祈求巫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加军;;论山东枣庄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曾宪波;强玉春;;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发现、收藏历史与理论研究综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伊杰;贾谊、晁错政论散文对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彩霞;《汉书》、《后汉书》涉《易》问题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文燕;价值观与东周时期的齐秦军功爵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伟伟;《鬼谷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启;《孝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4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4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