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山人王稚登及其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8:23
【摘要】:明中后期是中国文学乃至经济政治转型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一个重要的士人阶层,即山人群体。本文以山人中较为知名者王稚登为着眼点,管窥明代中后期诗学与诗歌创作一隅。 王稚登独特的山人身份,复杂多面的人格,以及后世人们对山人极深的成见,使得稚登在当时较为知名且颇多赞誉,然而到了清朝及现当代,人们似乎将其忘却,即使稍有提及,也多是毁大于誉。这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并非常见,是一个值得后人深长思之的特殊例子。 本文较为详细地考察了王稚登的生平交游活动经历及其著述,试图还原一个知名山人较为真实的形象、心路历程。论文描述其谋利以自售和纵欲以自适的生存方式。王稚登虽在一定程度上对权贵表现出依附性,然而却未完全遗弃读书人的骨气。正如其自我定位一样,王稚登是一个出入于清浊之间的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论文重点探讨他的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王稚登诗歌创作的内容、风格、审美情趣上与传统士大夫诗歌有明显不同之处。放笔自任,不循守温厚诗教;质朴自然,任性率真是其优点;然而部分诗篇过于取巧,缺少风骨,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则是其为诗之弊病。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诗歌与诗学的对话: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将在武汉召开[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陈超;;霍俊明和他的诗歌批评[J];文学界(专辑版);2011年09期

3 ;订阅《诗探索》,加盟“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J];绿风;2011年03期

4 徐钺;;诗的现代,诗的古典,诗的原质——评吴晓东《二十世纪的诗心》[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5 ;“诗歌与诗学的对话: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将在武汉召开[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霍俊明;;孤独的秋日歌唱[J];文学界(专辑版);2011年09期

7 王学东;;“文革地下诗歌”的研究及其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年01期

8 孙玉石;李国华;;为什么奇迹没有发生?──孙玉石教授访谈录[J];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04期

9 邢静媛;;新世纪鲁迅诗歌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邱美玲;;近三十年岑参诗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城希;;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关于《真我集》的审美价值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的讨论[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2 冯雷;;深刻的诗歌活幕剧与准文学史写作——关于60后、70后诗歌研究[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关泉;;秋白诗歌研究的新突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4 赵敏俐;;发刊辞[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5 潘慧琼;;诗歌研究之“第三只眼”——《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评析[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王永;陈亮;;对话:在同一片诗意的天空下——现当代诗歌:中韩学者对话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7 张海芹;;“《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编后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9 吕靖波;;2006年明代诗歌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10 魏建;;得失之间的“戏”——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本体的再探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杨;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朗诵艺术团成立[N];文艺报;2009年

2 赵敏俐;中国诗歌研究的新收获[N];北京日报;2009年

3 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淑贞;论题趋向细致与精密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吕进;开门落“叶”深[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丁丽洁;请不要误读“诗歌榜”事件[N];文学报;2007年

6 龙扬志;专家学者研讨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N];文艺报;2005年

7 连敏;话语的诗性建构[N];文艺报;2006年

8 林超然;珍贵的同期声辨认[N];文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石一宁;我们怎样传播诗歌?[N];文艺报;2006年

10 贾晓英邋冯梅;诗歌在美国文化生活中的影响[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根;清代吴江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宫波;佛禅与王安石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自华;温庭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仟年;越南古典诗歌传统的形成——莫前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8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李成文;宋元之际诗歌研究[D];南京大学;2006年

10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山人王稚登及其诗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振华;《周易》卦爻辞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钱晓琳;李商隐诗歌与骈文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柳洪岩;叶奕苞诗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吴亚娜;楼钥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易水霞;韩元吉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呼斯勒额日敦;齐·莫尔根诗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石雪s

本文编号:2764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4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