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界》和《红与黑》为例
本文关键词: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界》和《红与黑》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路遥 司汤达 《平凡的世界》 《红与黑》 爱情 形态
【分类号】:I0-03;I106.4
【正文快照】: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经过3年时间准备、3年时间笔耕,完成于1991年的长篇小说,包括3册6卷。这部小说荣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1]343,“具有‘时代的眼睛’这样的作用”[1]322。“这部一百多万字的小说,并不是以长度的吓人,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锋;;于连和高加林相同点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邓雪强;;温柔的女性,凄美的命运——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田润叶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童晓燕;;蜕变与恪守之间的人性显现——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王海颖;;论“魂归离恨天”的过犹不及之处[J];长城;2011年08期
5 孙佃鑫;;爱情对传统的突围和困境——以《平凡的世界》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孙玉石;;《红煤》与《红与黑》比较研究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旭东;;成长的诱惑与写作的溃败——论《平凡的世界》的叙事裂隙及其后果[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吴瑾;;浅析《红与黑》中的社会形态[J];大舞台;2011年07期
9 邓雪强;;论路遥的情感缺失及对其创作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10 李志刚;;《红与黑》的精神分析学阐释[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悦;《巴马修道院》:幸福观及其悖论[D];南京大学;2011年
2 郭海峰;“传统声音”与陕西当代小说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震静;现实主义的生命力[D];安徽大学;2011年
4 蒋鹰昊;从《红与黑》看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小说翻译中的实践[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旭东;论路遥小说的叙事障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寇雅静;面朝黄土,背负青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寇雅静;面朝黄土,北负青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甄诚;徘徊在城乡交叉地带的游魂[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旭;翻译中的隐化[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冯宗仁;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亚波;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李春林;;从《平凡的世界》论路遥的农民意识[J];作家;2009年18期
3 马征;《红与黑》的现代感[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4 陈全黎;论《红与黑》的心理动力学建构[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莹;论司汤达与《红与黑》[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熊修雨,张晓峰;穿过云层的阳光——论路遥及其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J];学术探索;2003年03期
7 鄂亚彬;;不平凡的人格魅力[J];语文学刊;2008年S1期
8 康路;《红与黑》心理描写探析[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陈晓敏;;从《红与黑》看司汤达的现实主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谢楚印;;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孤独意识[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泽;;罗伟章之信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莫怀戚;;写作必须让我愉快[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3 阎纲;;《白鹿原》乡党夜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4 李艳;;善待“差”生[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廖声文;;于连和拉斯蒂涅人物形象之比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戴云波;;小说应当离人近一点[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7 韩石山;;《谁红跟谁急》辑前小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8 阮直;;“文学城市”可黏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9 高晓晖;;徐迟与《瓦尔登湖》的终生情缘[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程光炜;杨庆祥;;文学、历史和方法——程光炜教授访谈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昌鹏;向现实与历史投注思考[N];文学报;2011年
2 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N];中国煤炭报;2000年
3 李军;平凹路遥“红与黑” 两座山峰一张绝照[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4 蠡木;重读路遥[N];团结报;2001年
5 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N];陕西日报;2000年
6 卢岚;科姆湖上的司汤达[N];发展导报;2004年
7 鲁勇;朋友的涵义[N];法制日报;2002年
8 麦子;苦难中的飞翔[N];中国邮政报;2003年
9 刘悠扬 整理;向广大青工推荐十本好书[N];深圳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媛媛;清涧县征集路遥纪念馆陈列物品[N];榆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杰;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D];上海大学;2010年
4 刘宁;当代陕西作家与秦地传统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计文君;《红楼梦》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军;路遥接受史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晓岩;路遥笔下的陕北民俗画卷[D];吉林大学;2012年
3 魏春亮;论路遥的内心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4 张雯雯;繁华落尽始见淳[D];苏州大学;2010年
5 胡冠男;“平凡”“人生”中的遗忘和重塑—路遥接受史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6 于丽萍;“路遥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胡海娟;《平凡的世界》中民俗词汇的文化解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松;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焦虑[D];山东大学;2011年
9 孙蓉;逃离与回归——路遥创作心理走向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10 辛兴;路遥文学作品边缘特色初探[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路遥、司汤达作品中的不同爱情形态探析——以《平凡的世界》和《红与黑》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