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东方学》看萨义德的人文主义

发布时间:2017-03-30 09:06

  本文关键词:从《东方学》看萨义德的人文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文主义是贯穿爱德华.萨义德批评理论的主线,也是他的终极批评旨归。萨义德反思并批判传统的人文主义,重新界定了人文主义的范围。然而,尽管萨义德倡导建立新的人文主义,但无法完全跳出传统人文主义的藩篱;虽然积极进行人文主义的批评尝试,却必须借助反人文主义的批评框架。因此,他的人文主义立场具有强烈的矛盾性。作为萨义德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付诸批评实践的一次尝试,《东方学》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矛盾性。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萨义德 人文主义思想 《东方学》 后殖民理论 批评话语 批判性 矛盾性 人文主义理想 帝国主义 批评实践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Humanism and Democratic Criticism)是萨义德(Edward Said)的最后一本著作,阿基尔.比尔格雷米(Akeel Bilgra-mi)在为它撰写的前言中指出,萨义德的人文主义可以让我们把他的知识遗产“放置在一个更大的哲学背景中”考察。人文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让庭;论哈姆莱特的踌躇[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2 许幸之;摩西像[J];世界美术;1980年01期

3 王远泽;《雅典的泰门》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4 杜宗义;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关于安娜的“爱情至上主义”局限和外国文学评论中的不良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5 许国经;爱的颂歌——漫谈《两姑娘》[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6 方平;“十日谈”和它的时代意义[J];名作欣赏;1980年02期

7 蔡先保;;抨击封建教会的战斗檄文——评卜迦丘的《十日谈》[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唐n\;;论《柔米欧与幽丽叶》[J];戏剧艺术;1980年02期

9 龚建平;也谈《威尼斯商人》中巴珊尼的爱情——兼向方平同志请教[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10 陈卫和;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英雄主义[J];美术研究;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晶;;改革时代中国人对美态度之演变(1979~1999)[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2 王科;;拥抱人生的高尚襟怀和逼视灵魂的残酷拷问——论《遥远的祖父》和汤吉夫的晚近小说[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批评[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陆严冰;;城市规划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职责[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略论影响科技道德的四大因素[N];科技日报;2000年

2 胡学常;列文森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人人的园林,人人的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吴中人;走进“人体炸弹”的内心世界[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许知远;我的光荣与梦想[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潘小松;萨义德出版《流亡沉思录》[N];文汇报;2001年

7 主持人 潘小松;纽约书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周泽雄;2002读书碎记[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黄晓东;民族智慧的闪光[N];人民日报;2002年

10 许金龙;大江健三郎访华侧记(文化交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2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娟;儒家心性修养论及对当代德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勤宝;后殖民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辛旭;弗朗切斯科·彼得拉克:知识史与社会史视角的一项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王秀香;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文宏;蓄于情  游于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仇燕燕;论林语堂的人文主义思想[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贺玉高;知识分子立场与后殖民主义[D];郑州大学;2003年

8 邓丽;试评路德的人文主义精神[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杨如月;寓新思想于旧形式:比较视野中的《神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项凡;寓人于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从《东方学》看萨义德的人文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