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苏辙晚期创作心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4:16
【摘要】:苏辙晚期定居颍昌,自号“颍滨遗老”,以松柏竹酒为友,以管宁颜回为师,以参禅默坐为寄,以读书教子为乐,隐逸田园,独善其身。从苏辙晚期的创作状况看,苏辙在经历了贬谪的痛苦和磨难后,心态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作品也更趋于日常化,表达方式上亦更加曲折隐微,系统地研究其晚年创作心态有利于全面地把握苏辙其人;从北宋文坛的大环境看,由于秦观、苏轼、陈师道、黄庭坚等北宋诗坛的大家相继凋零,苏辙成为当时实际的文坛领袖,因此研究苏辙晚期的创作心态有助于了解北宋末期即宋徽宗时期的文坛状况。本文以元符三年北归为标志性事件,划分苏辙晚期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探究其创作心态,重在对其复杂的心理特征进行详尽的梳理,进而管窥北宋末期在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遭遇贬谪、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状态。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阐述苏辙在杜门不出的日子里内心的孤独。其一为远离家乡、归乡无望的物理空间的孤独;其二为亲朋调零、知音不在的心理空间的孤独; 第二部分论述在党祸盛行的境况下,苏辙为了全身远祸只能选择杜门不出、远离世事、安贫乐道。苏辙因“避祸”不得已才选择了归隐,因此,他此时所表现出的旷达,只是一种无奈之举; 第三部分通过苏辙对管幼安和颜回的崇尚,展示他对生存方式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求。管宁之智引导苏辙“明于知时,审于处己”,颜子之乐带给苏辙生命晚期的最后安宁; 第四部分论述身心无处可止泊的苏辙对于家园的悉心经营,分为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两个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材;;崇宁党禁与徽宗朝诗歌的主题取向[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2 刘乃昌;苏辙的齐鲁情结[J];东岳论丛;2001年05期

3 舒大刚;;苏辙“三教合一”哲学思想述评[J];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杨隽;;从“养气”说看苏辙的文艺思想[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肖庆伟;论绍圣以来元yP党人的心态特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吴增辉;;从“省之又省”到圆融三教——党争及贬谪与苏辙的思想蜕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葸琼;李天保;;苏辙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程梅花;;论苏辙立足老子的哲学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刘红红;;超越与执着——张耒与秦观贬谪心态之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安丽;评苏辙对熙丰变法的态度[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04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4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