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东坡志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19:39
【摘要】: “笔记”是指一切用散文所写,不拘体例、随笔而录的杂谈、琐语、见闻、札记等文字。这种文体萌芽于先秦,历经各时期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宋代文人大多学识渊博、性情优雅,他们把信笔而书的笔记作为记录自己日常生活、闲情杂感的最为流行的文体工具。苏轼的《东坡志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如何对笔记分类,至今未有定论。本文在综合前人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东坡志林》的所有篇目逐一进行了分析、归类,认为该作品当属于杂录随笔类笔记。《东坡志林》流传的版本不一,历代的著录情况繁复。本文对至今流传和亡佚失传的四种版本分别进行了考察,认为五卷本和十二卷本都属于真伪混同的版本。《东坡志林》中的笔记文大多随兴而录、毫无讳饰,最为真实的流露出作者的思想、人格、性情、修养。透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经世济民的思想情怀、刚正不阿的道德节操、超然自适的生活态度、人有定分的天命观念和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宋代卷帙浩繁的笔记作品中《东坡志林》虽然算不上宏篇巨作,但是它的出现却对后世的笔记以及散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榆华;甘映红;;以文人之笔,行学者之文——《东坡志林》中的史评谈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韩进廉;;苏轼出知定州前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3 张德昌;洪柏昭;;试论苏轼的岭南诗[J];学术研究;1981年06期

4 刘崇德;苏词编年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5 王朝安;王集门;;苏轼北归度梅岭诗评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6 余立蒙;;苏轼“常理”新解[J];学术月刊;1987年06期

7 吴小平;欣赏·再现·表现——说苏轼《韩干画马赞》[J];名作欣赏;1988年03期

8 张连举;;苏轼凤翔诗作说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荀德麟;;苏东坡与淮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冷成金;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密卅的文化氛围与苏轼知密卅时期思想与创作的转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万斌生;;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3 方健;;苏轼在徐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孙维城;;论张先对苏轼词学思想的影响[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李霜琴;;试论李白与苏轼豪放性格之同异[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6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孙悦佳;;茶中有味是清欢[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8 陈新雄;;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一词的写作年代与寄托意义蠡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季学原;;苏辛词代表作商校[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0 徐培富;初广永;;试论苏轼对密州文化的贡献与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素梅;苏东坡与成都[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沈厚捚;质疑苏轼《渡海帖》[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汪贵林;感谢苏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京夫;惟将翰墨留染濡[N];陕西日报;2002年

5 木斋;苏轼的审美人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荆溪欲归老,浮玉偶同游”[N];宜兴日报;2008年

7 王德义;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艺术[N];文艺报;2003年

8 撰文 封强军;坡仙留迹耀山水[N];九江日报;2008年

9 杨艳梅;苏轼济世救民的精神[N];吉林日报;2005年

10 苏晓晗;诗画相涵翰墨珍[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芮t

本文编号:2806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6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