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榆华;甘映红;;以文人之笔,行学者之文——《东坡志林》中的史评谈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韩进廉;;苏轼出知定州前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3 张德昌;洪柏昭;;试论苏轼的岭南诗[J];学术研究;1981年06期
4 刘崇德;苏词编年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5 王朝安;王集门;;苏轼北归度梅岭诗评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6 余立蒙;;苏轼“常理”新解[J];学术月刊;1987年06期
7 吴小平;欣赏·再现·表现——说苏轼《韩干画马赞》[J];名作欣赏;1988年03期
8 张连举;;苏轼凤翔诗作说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荀德麟;;苏东坡与淮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冷成金;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密卅的文化氛围与苏轼知密卅时期思想与创作的转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万斌生;;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3 方健;;苏轼在徐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孙维城;;论张先对苏轼词学思想的影响[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李霜琴;;试论李白与苏轼豪放性格之同异[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6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孙悦佳;;茶中有味是清欢[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8 陈新雄;;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一词的写作年代与寄托意义蠡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季学原;;苏辛词代表作商校[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0 徐培富;初广永;;试论苏轼对密州文化的贡献与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素梅;苏东坡与成都[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沈厚捚;质疑苏轼《渡海帖》[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汪贵林;感谢苏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京夫;惟将翰墨留染濡[N];陕西日报;2002年
5 木斋;苏轼的审美人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荆溪欲归老,浮玉偶同游”[N];宜兴日报;2008年
7 王德义;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艺术[N];文艺报;2003年
8 撰文 封强军;坡仙留迹耀山水[N];九江日报;2008年
9 杨艳梅;苏轼济世救民的精神[N];吉林日报;2005年
10 苏晓晗;诗画相涵翰墨珍[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芮t
本文编号:2806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