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7-04-02 16:09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西马化"模式,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倾向。这种倾向已经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目前的文学理论"西马化"模式,主要表现在文学审美论、意识形态泛化、实践本体论化或实践存在论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实际上多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那里袭用来的。为了科学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精义与活力,我们有必要对文学理论建构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因素加以反思和辨析,这也是眼下文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文学理论 西马化 审美论 意识形态论 本体论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快速发展,研究重心也明显地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倾斜。它在表面上是多元的,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其汇聚河床的许多理论支流大都朝一个方向拥挤,且多以“审美”为中心的所谓“现代性”作为航标。设置这个航标并导向大本营的理论主航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章蕾,张学昕;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解读[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3 闫永利;文学的生态环境与经典[J];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傅永军;新感性、新理性与解放之途——马尔库塞“政治诗学”思想解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5 周文文;发展伦理∶人类发展对伦理学的挑战[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6 吴剑萍;;悖谬与超越——对《洛丽塔》的创作动机“审美狂喜”之我见[J];俄罗斯文艺;2006年02期

7 丁国旗;文化危机与美学还原——一种对马尔库塞思想的读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陈学明;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吴卫华;文化创造与反抗绝望——屈原的知识分子品格谫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3 周文文;伦理 理性 自由[D];复旦大学;2005年

4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6 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国钧;“乌托邦”还是“科学”[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范冬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捷;从《边城》到《长河》——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彦锐;生存体验与诗性追求的交汇[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英;影响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阅读主要因素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子春;诗歌教学的传统与现状及其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虎妹;西方现代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对职校文学教育的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树福;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形式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军;;文学理论的功能极限——兼及30年文学理论研究与未来突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宁;;从单一到双向:中外文论对话中的话语权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2期

3 何志钧;吕晓春;;汉语网络文学理论的垦拓———欧阳友权与当代网络文学研究的学理建构[J];东方丛刊;2010年01期

4 汪正龙;;2009年文学理论研究扫描[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5 杜吉刚;王建美;;自性研究缺失 相对主义偏执——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盲点与偏失[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宋文华;;浅析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研究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0年07期

7 孙永良;辛楠;;文学理论:现状、前沿与发展——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6期

8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6期

9 张奚瑜;;“文学理论三十年”:概念、视域及问题——对“文学理论三十年”反思的梳理[J];山花;2010年16期

10 陈学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原;开拓语言诗学新视域[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记者 刘蓓蓓;安少社拟投3000万元巩固儿童文学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文学所 杜书瀛;祝“文学理论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霍桂桓;“审美泛化”辨析[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专家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N];文艺报;2004年

9 赵慧平;开展文学批评哲学研究[N];文艺报;2004年

10 ;专题:文学理论死了?[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攀;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童丽娟;回归“野地”的旅程——《大长今》的女性主义解读[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杨歌放;试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流变与日本的渊源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郭林红;云南古代文学理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和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6 唐新发;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意义生成[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2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