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世界文学:问题与启迪
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世界文学:问题与启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世界文学讨论,极大地拓展了世界文学观念,形成了一套多元的当代世界文学话语。当下的世界文学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而关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实践形式以及世界文学研究新路径。达姆罗什、莫莱蒂等人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世界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新方法。全球化语境进一步密切了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学观念的更新、研究范式的拓展,体现了比较文学意识和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体现了比较文学性质,呈现了比较文学化的趋势。而世界文学新进展所体现的文学本体意识和诗学问题意识,则对比较文学的深化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达姆罗什 文学本体意识 诗学问题意识
【分类号】:I0-03;I106
【正文快照】: 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世界文学讨论已有10多年。中国学者也参与其中。10多年来,发表了大量颇具新意的论文,并出版了富有创见和开拓意义的论著,如达姆罗什的《什么是世界文学》、帕斯卡尔·卡萨诺瓦的《文学的世界共和国》、弗兰科·莫莱蒂的《图表、地图、树:文学史的抽象模式》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大卫·达姆罗什;李庆本;;世界文学是跨文化理解之桥[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2 J.希利斯·米勒;;世界文学面临的三重挑战[J];探索与争鸣;2010年11期
3 苏源熙;生安锋;;世界文学的维度性[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4 潘正文;;世界文学观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与演变[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3期
5 刘洪涛;;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两次实践[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3期
6 查明建;;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柯勒律治“象征优于讽喻”论辨析[J];东岳论丛;2012年05期
2 张荣兴;夏凤军;姜深洁;;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寓言”——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评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黄晖;;困境与出路:世界文学史的新建构[J];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郝岚;;比较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变化的三个阶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5 吴超;;关于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张飞龙;;简论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观[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马汉广;;“世界文学”观念的重构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价值[J];求是学刊;2013年02期
8 马汉广;;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的“世界性”视野[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9 范劲;;作为交往媒介的世界文学及其未来维度[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2期
10 梁昭;;“变异学”和新“世界文学”模式:比较诗学新方向[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华;神韵说与纯诗论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慧;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毛玉文;20世纪50-60年代越南诗人素友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查明建;;歌德论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岱;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合并的点滴思考——兼与陈`窍壬倘禰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4期
2 汪介之;“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6期
3 ;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张鑫;湖南省比较文学学会2001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4期
5 刘耘华;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97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3期
6 沈云霞;;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1期
7 谢永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浅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8 叶舒宪;;从“世界文学”到“文学人类学”——文学观念的当代转型略说[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7期
9 曹祖平;;世界文学的三个批评层面[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汪介之;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几点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文泉;;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为平台,多样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乐黛云;;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5 王绍平;;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忠祥;;“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罗俊容;;碧野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庸鉴;世界文学新走向——开放 包容 多样化[N];文艺报;2004年
2 谭桂林;“世界文学”与文学的全球化[N];光明日报;2005年
3 季水河;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的对话[N];人民日报;2004年
4 郝岚;反思·辨析·前瞻[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李玉 通讯员刘津芳;世界文学的判定标准具有相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宋德发;读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N];文艺报;2005年
7 记者 陈菁霞;世界文学正从乌托邦变为审美现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秦岚;译林三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小白;恢复对文学表达生命感受的信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浙江工业大学 刘圣鹏;比较文学:比什么?不比什么?[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4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Anka Lazarevic;[D];复旦大学;2012年
6 张曼;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学关系个性化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
本文编号:281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