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齐梁史评类文献的文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1:39
   齐梁文学在南朝文学史上有其显著的特点,而该时期的文学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则更享有其突出的地位。齐梁史评类文献中,不仅具有史学批评自身的特点,也有突出的文学批评价值。 本篇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到第五部分分别为第一章到第四章。 引言阐释了齐梁史评类文献中关于“齐梁”这一概念,综述了齐梁史评类文献研究的现状及其对当前文学批评的拓展和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阐述了史评在古代文献中的出现和运用以及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梳理了史评的基本形式之一即论赞的意义、特点、名称体式的流变。同时,还较为具体的概述了齐梁史评类文献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以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为主要论述对象,旁及其他史家的文学传论,详细论述了文学本于情性,并结合文学批评的相关观点论述了文学贵在新变,以及由新变说出发阐明分析了当时的文坛三体和理想文体。 第三章主要以唐初史家的文学传之序论为整体研究对象,兼及文人史传本身,分析论述了文学本于政教功用及其渊源,并在此基础上主张融合“清绮”与“气质”两长为一体的文质观。同时,也论述了史臣看待作家偏尚伦理人格的文学思想。 第四章侧重以载于史传上的南朝文人文学活动为基本依据,探讨了以“永明体”等为例的文学流派意识的正式形成,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应该重新分期的浅见,又论述了文学赏会是由游乐谈义走向创作赏评兼及隐含政治意图的文人主要活动方式,还浅析了当时文人热爱丽辞、声律、隶事的文学形式美是时代的风尚和主要的审美倾向。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齐梁史评类文献的概述
    1.1 作为史评的基本形式之一——论赞文体述论
    1.2 齐梁史评类文献的概述
第二章 文学本于情性与文学贵在新变
    2.1 "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文学本于情性
    2.2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文学贵在新变
    2.3 "新变"视野下的文坛三体与理想文体
第三章 文学本于政教功用与文学创作主体的伦理人格
    3.1 "经礼乐而纬国家,通古今而述美恶"——文学本于政教功用及其渊源
    3.2 "文质斌斌,尽善尽美"——融南北"清绮"与"气质"之两长
    3.3 论作家偏尚伦理人格——以"细行"、"名节"为中心
第四章 文学流派、文学赏会与文学形式美
    4.1 文学流派意识的正式形成——以永明体、宫体、徐庾体、吴均体为例
    4.2 文学赏会——由游乐谈义走向创作赏评兼及隐含政治意图的文人主要活动方式
    4.3 丽辞、声律、隶事的文学形式美——文人热爱诗文的时代风尚和审美倾向
        4.3.1 丽辞
        4.3.2 声律
        4.3.3 隶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生;鲁讯与文学批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毛时安;;思维,在美的领域——读近两年来《上海文学》的文学批评[J];读书;1983年04期

3 张世君;;文学批评阅读法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4 李培澄 ,马云;论冯健男的文学批评[J];河北学刊;1990年04期

5 ;文学批评信息[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2期

6 徐坤;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4期

7 李振声;近年文学批评之平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吴锡民;文学批评与法律环境——莎评“新成果”引出的话题[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批评:发现被遮蔽的东西[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5期

10 吴义勤;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4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5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6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8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麻勇;齐梁史评类文献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马连君;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D];山西大学;2004年

5 甘会云;20世纪初新文学批评的及物性和理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邓颖波;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红艳;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永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批评及其转型[D];青岛大学;2004年

9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10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8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8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