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七年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0-10-13 07:04
建国十七年是中美关系最特殊的时期,在冷战格局影响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而这种恶劣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反射到文学创作中。本文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结合其相关的理论,对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中的“美国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些形象体现了当时的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和看法。本文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来探索“形象”本身的内涵。中国人对于美国和美国人的情感和态度是相当复杂的,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文学中的美国形象从清末到解放前一直在“神化”与“妖化”中摇摆。建国 后,遍及全国的反美宣传愈演愈烈,并且对知识分子进行了美国观改造,美国文学的译介也受到文艺政策的限制。国家主流意识、历史背景、以及文艺政策对作家的创作影响很大。 十七年文学中的美国是最凶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但是它也是一个腐朽堕落的国家,其军事力量、社会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都已经日薄西山,这些形象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痕。 十七年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主要有军人形象、政客形象和人民形象,这些美国人物形象的好坏均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军人和政客形象都是尽可能地丑化,人民形象则属于为数不多的正面形象,而此时美国女性形象和儿童形象则几乎处于缺失状态。 总体而言,美国形象是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十七年文学的美国形象为中心,重点关注中国自身的因素如何决定美国形象的面貌。通过对美国这个“他者”形象的分析,来找出藏匿在背后的“自我”形象。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形象形成的政治文化环境
第一节 美国形象的历史渊源
一 富饶民主友爱的美国
二 帝国主义的美国
第二节 建国后的政治意识形态
一 国内的媒体环境
二 知识分 子的美国观改造
第三节 建国十七年美国文学译介的影响
一 19 世纪经典作品
二 批判现实的进步作品
三 黑人文学
四 未受关注的著名作家
第二章 美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第一节 最凶恶的“野心狼”
第二节 腐烂透顶的美帝国主义
一 虚伪的“民主自由”
二 窒息的科学与经济
三 堕落的文化
第三节 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第三章 美国人物形象的构建
第一节 美国政客形象
一 侵略者与“和平天使”
二 外强中干的领导者
第二节 美国军人形象
一 凶残暴虐的美国兵
二 怕死卑劣的美国兵
三 丑恶的美国军官
四 被 感化的美军俘虏
第三节 美国人民形象
一 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
二 斗争中的美国无产阶级
结语
参考书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8890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形象形成的政治文化环境
第一节 美国形象的历史渊源
一 富饶民主友爱的美国
二 帝国主义的美国
第二节 建国后的政治意识形态
一 国内的媒体环境
二 知识分 子的美国观改造
第三节 建国十七年美国文学译介的影响
一 19 世纪经典作品
二 批判现实的进步作品
三 黑人文学
四 未受关注的著名作家
第二章 美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第一节 最凶恶的“野心狼”
第二节 腐烂透顶的美帝国主义
一 虚伪的“民主自由”
二 窒息的科学与经济
三 堕落的文化
第三节 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第三章 美国人物形象的构建
第一节 美国政客形象
一 侵略者与“和平天使”
二 外强中干的领导者
第二节 美国军人形象
一 凶残暴虐的美国兵
二 怕死卑劣的美国兵
三 丑恶的美国军官
四 被 感化的美军俘虏
第三节 美国人民形象
一 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
二 斗争中的美国无产阶级
结语
参考书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伟;刘玉平;;胡适留学日记中的“美国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2 向忆秋;;晚清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和中国形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J];美国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838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