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士奇及其诗文为标本审视台阁体
发布时间:2020-10-25 21:00
在文学研究史上,明初文学的研究一直处在消索落寂的状态。而作为明代前期重要文学现象的台阁体,也不太被人所关注。至于台阁体盟主的杨士奇,前人对其研究也不够深入,大都把他与杨荣、杨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忽略了其个性,且笼统用“台阁诗人”一言蔽之,并大多持否定态度。后人往往人云亦云,未能就其诗文作全面深入具体的考察,因而就不能正确评价其诗文的地位。本文在深入考察杨士奇全部诗文的基础上,结合其生活经历及当时社会背景,揭示台阁体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由此对杨士奇及其诗文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对台阁体进行深入客观分析,以史实为根据,用事实说话,发掘出了台阁体合理积极的一面。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杨士奇简介及杨士奇与台阁体的关系。杨士奇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庐陵,且有浓厚的家庭文化背景。但其命运坎坷,凭借自己的努力,直到中年才步入仕途,此后多年任内阁首辅。这些背景和经历对其台阁体诗文的形成及流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以其为台阁重臣的身份,引领明初文坛,遂使台阁之体风靡天下。 第二部分主要是以杨士奇及其诗文为标本,来明确台阁体的分类及范围,并考察台阁体形成繁荣的背景及原因,主要从时代背景、政治气候、文学发展、创作主体等方面来具体深入分析了台阁体的形成繁荣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也是以杨士奇诗文为标本,来考察台阁体的特点,包括其缺点及受批评原因,以及杨士奇所开创的台阁体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部分从前文对台阁体客观全面分析基础上,告诉我们应该对台阁体及台阁诗人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价。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杨士奇简介
1.2 杨士奇与台阁体
2 台阁体的范围界定
2.1 台阁体的范围界定
2.2 杨士奇诗文中的台阁体
3 台阁体形成及繁荣的背景原因
3.1 台阁体形成繁荣的时代背景
3.1.1 明代复国及明初优待文士促使文学从“山林”到“台阁”转变
3.1.2 明初高压政策也促使了文学从“山林”向“台阁”转变
3.1.3 永宣盛世为台阁体形成提供了现实土壤
3.2 台阁体形成繁荣的原因
3.2.1 政治原因
3.2.2 文学自身发展原因
3.2.3 创作主体原因(以杨士奇为例)
4 以杨士奇诗文为标本,考察台阁体特点
4.1 内容上的特点
4.2 语言上的特点
4.3 风格上的特点
5 台阁体的缺点及受批评原因
5.1 杨士奇台阁诗文本身在内容和思想上存在缺点
5.2 后人盲目模仿所产生的流弊
5.3 一贯以来的文学批评传统
5.4 明王朝国力衰落,盛世不再
6 杨士奇所开创的台阁体地位及影响
6.1 杨士奇诗文的地位
6.2 平易晓畅文风对后世的影响
7 客观评价台阁体及台阁文人
7.1 客观评价台阁体
7.2 客观评价台阁文人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5952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杨士奇简介
1.2 杨士奇与台阁体
2 台阁体的范围界定
2.1 台阁体的范围界定
2.2 杨士奇诗文中的台阁体
3 台阁体形成及繁荣的背景原因
3.1 台阁体形成繁荣的时代背景
3.1.1 明代复国及明初优待文士促使文学从“山林”到“台阁”转变
3.1.2 明初高压政策也促使了文学从“山林”向“台阁”转变
3.1.3 永宣盛世为台阁体形成提供了现实土壤
3.2 台阁体形成繁荣的原因
3.2.1 政治原因
3.2.2 文学自身发展原因
3.2.3 创作主体原因(以杨士奇为例)
4 以杨士奇诗文为标本,考察台阁体特点
4.1 内容上的特点
4.2 语言上的特点
4.3 风格上的特点
5 台阁体的缺点及受批评原因
5.1 杨士奇台阁诗文本身在内容和思想上存在缺点
5.2 后人盲目模仿所产生的流弊
5.3 一贯以来的文学批评传统
5.4 明王朝国力衰落,盛世不再
6 杨士奇所开创的台阁体地位及影响
6.1 杨士奇诗文的地位
6.2 平易晓畅文风对后世的影响
7 客观评价台阁体及台阁文人
7.1 客观评价台阁体
7.2 客观评价台阁文人
8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汤志波;;台阁体研究现状补述及反思[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855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