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心雕龙》中的“道”“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9:32
   刘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正是玄学兴盛和儒道释三种思想并存的“精神自由”时代,刘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著的《文心雕龙》“弥纶群言”,成为魏晋南北朝思想之总结,涉及众多文论命题、范畴。思想文化上的新变化必然会带来文论上的新观念,然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是无法从量上去把握,我们只有以最主要的范畴作代表,进行观念变化与更新的论证。“道”与“情”是《文心雕龙》中两个重要的范畴,与其他范畴相比,这两个范畴出现的频率很高,并且从整个理论体系来看,“道”与“情”的论述贯穿始终,所以本文从“道”与“情”两者的关系入手,具体研究“情”与“道”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文心雕龙》中碰撞交融的轨迹,这也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刘勰“唯务折衷”思想方法下的文学观念。本文首先梳理了目前学界对《文心雕龙》中“道”范畴的观点,主要是从“本体道”与“分殊道”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哲学本体上解析“道”的内涵,另一方面就是从“分殊道”的外现上阐发“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家之道”的倾向性,并进一步剖析刘勰论“道”与论“文”的关系,为“道”与“情”的关系论述做铺垫。接着,梳理《文心雕龙》中刘勰对“情”的论述。本章第一节从《文心雕龙》中的具体文境入手探究“情”的内涵,从本质特征入手探讨“情”与“思”、“情”与“志”的区别与联系,立足于全文更全面深刻地厘清了“情”的含义。第二节进一步探讨“情”与“文”的关系,从文学创作、文学风格以及文学鉴赏这三个层面论述“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接下来,在论文中具体论述了《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矛盾以及《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会通之处。首先是从文始于“道”与文主于“情”的根本矛盾入手,说明《文心雕龙》中的“道”与“情”两者所代表的文学观念有着根本不同。其次论述了中国传统的宗“道”精神与现代文学主“情”的文学意识形态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则是从刘勰个人思想中的“道”“情”矛盾观念出发,解释了《文心雕龙》中的“道”“情”冲突。《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会通之处则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首先,从无论文是“道”阐发还是“情”的反映,“道”与“情”都具有注重自然而发的特征,由此表明“道”“情”两者所代表的文学观念具有着相似的特征;其次,天地人文之“道”的自然显现正是直接体现了具有个体性特点的具体的情感活动,也就是所谓的体“道”见“情”;最后,从“道”“情”这两个范畴产生的渊源来看,一方面,原“道”本乎“性情”,遵循自然之“道”而生发的文艺创作本就是人类语言对人之常“情”的自然转化,另一方面,包含着具体礼乐文化的儒家之“道”本就根源于人的本真之“情”,这两个范畴本身就具有前后相继的互通性。由此解释了《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会通。本文在论述了《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关系之后,最后对两者矛盾复杂关系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主要分析了三点原因:一是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世道人心对“道”一统的向往与动乱型社会人自身“情”的觉醒之间的矛盾统一,由此产生了《文心雕龙》中“道”与“情”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二是由于“文”的自觉,随着“文”的自觉发展成熟,刘勰时代传统的“文”观念和现代“文”核心观念的古今差异,导致了现代人在理解《文心雕龙》中文论观念时容易产生困惑与混乱,难以准确把握刘勰的文论观念;三是由于刘勰个人思想中既存在着明显的宗“道”思想,同时又在文艺创作中忠于文学本身,倾向于人的内在生命情感的真实流露,由此在《文心雕龙》中表现为原“道”与缘“情”的观念冲突。《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圣人经典基础上个人思想的结晶,对《文心雕龙》中“道”“情”关系的研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二、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三、创新之处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文心雕龙》中的“道”
    第一节 “本体道”与“分殊道”
        一、哲学意味的“本体道”
        二、指向有别的“分殊道”
    第二节“道”与“文”的关系
第二章 《文心雕龙》中的“情”
    第一节“情”的含义
    第二节“情”与“文”的关系
        一、“情”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二、“情”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三、“情”与文学鉴赏的关系
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矛盾
    第一节 文始于“道”与文主于“情”的根本矛盾
    第二节 原“道”与主“情”的矛盾
    第三节 刘勰重“情”与以“道”为本的思想矛盾
        一、刘勰以“道”为本的思想渊源
        二、刘勰重“情”回归文学本身
第四章 《文心雕龙》中“道”与“情”的会通
    第一节“道”“情”都重自然
    第二节 体“道”见“情”
    第三节“道”始于“情”
第五章 《文心雕龙》中“道”“情”关系的成因
    第一节 时代精神的变迁
        一、世道人心对“道”一统的向往
        二、动乱型社会人自身“情”的觉醒
    第二节 文的自觉
        一、广义“文”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的差异
        二、“文”的自觉发展成熟
    第三节 刘勰个人思想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童庆炳;;《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甘生统;;《文心雕龙》“情”论探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何志钧;;论《原道》之“道”[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少良;;《文心雕龙》的“道”本体与“文”本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褚春元;;论刘勰的“情采”观及其审美理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张少康,笠征;刘勰《文心雕龙》和佛教思想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牛芙珍;“情采”——刘勰的艺术情感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8 王珂;情感的纯化与情感的节制——论刘勰诗本体论的情感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牟世金;刘勰“原道”论管见[J];文史哲;198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58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8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