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唐代民间歌谣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9:0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时期,各种文艺形式都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在诗国高潮的大背景下,唐代民间歌谣的创作呈现出不同于其它时代民间歌谣的特色,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当时的文人创作。 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绪论,主要界定了民间歌谣的范围,分析了民歌、民谣的区别,阐述了唐代民间歌谣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选题的意义和基本观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对唐代的民歌和民谣的思想内容进行细致分类,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从中可以见出唐代的社会百态。 第三章,从唐代民间歌谣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分析了唐代民间歌谣的时代特点,并初步探讨了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探讨了唐代民间歌谣的地位及其影响,主要从唐代民间歌谣与文人诗歌创作方面进行探讨,此外,对唐代民间歌谣与词的关系也作了初步的探索。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歌谣"之名
    二、民间歌谣的起源与发展
    三、民间歌谣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唐代民歌
    第一节 对重要人物的歌颂
    第二节 反映男女恋情的民歌
    第三节 反映女性生活的民歌
    第四节 与宗教相关的民歌
第二章 唐代民谣
    第一节 唐代的谶谣
    第二节 其它民谣
第三章 唐代民间歌谣的时代特点及原因探析
    第一节 题材内容上的特点
    第二节 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第三节 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第四章 唐代民间歌谣的地位及其影响
    第一节 唐代民间歌谣与文人诗歌创作
    第二节 唐代民间歌谣与词的创作
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丛林;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解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李静;柳永词的视野和视角论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葛晓音;;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刘航;;刘生、王昌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董晓萍;民间文学体裁学的学术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万建中;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杨爱华,何秀珍,李英;古代巴人体育——巴渝舞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10 杨汉瑜;浅谈新时期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槃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安正燻;《法苑珠林》叙事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艳;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D];暨南大学;2006年

2 龚浩群;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4 冯根才;吴均论[D];厦门大学;2002年

5 冯淑华;《唐声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君泽;王建其人其诗[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墙峻峰;哲理与诗情的融合:刘禹锡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程燕青;中国文学中美女描写模式及其文化考源[D];山西大学;2003年

9 孙思旺;刘禹锡方药研究的思想背景论略[D];湖南大学;2003年

10 王晓芳;论吴均诗歌及吴均体[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62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62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