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帘背后延伸的眼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礼明;朱琪;;解析《简·爱》中的女性哥特主义元素[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黄梅;;“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人与小说”杂谈之三[J];读书;1987年10期
3 王敏;;论简·奥斯丁的男性观[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蔡岚岚;;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承袭与勃发——以《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0期
5 徐朝;;论简·奥斯丁的女性觉醒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张秀娟;;简·奥斯丁作品独特的女性魅力[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张敬婕;廖春涛;;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常立;寓真于朴 蕴美于情——《简·爱》的双重艺术框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木叶;;这个简·爱不简单 沪上戏剧专家点评越歌剧《简·爱》[J];上海戏剧;2008年12期
10 方同;薛科;;袁泉 进入30岁这个阶段[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5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6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连君;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D];山西大学;2004年
4 甘会云;20世纪初新文学批评的及物性和理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颖波;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红艳;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永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批评及其转型[D];青岛大学;2004年
8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9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军;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64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6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