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扬雄《法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1:27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在经学、文学、语言学、天文学等多方面成就卓著。扬雄一生寂寞清静,晚年模仿《论语》而成的哲学思想著作《法言》,与《论语》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法言》中的哲学思想、政治观、文学观、历史观等对后世文学与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言》一书兼取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不惟儒、道,扬雄亦对法家、名辩家等思想评判损益,这使我们看到扬雄一生思想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扬雄对于人性论、天人关系论、有为无为论、修身观、历史观的论述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思辨性。 汉代是文学自觉的萌芽时期,扬雄发展了儒家“文质副称”的文艺观,一方面强调汉大赋的社会功用,又着眼于汉大赋“丽”的特征;扬雄在庄子、《易传系辞》言意之辩的基础上又有独特深入的认识;扬雄在述与作的问题上一改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强调既述且作。 《法言》是“象《论语》”而成的模拟之作,不仅内容上与《论语》一脉相承,外在形式上亦承袭了先秦说理散文的语录体模式,对《论语》的语录体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法言》“文简而奥”,佶屈聱牙。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等多种说理方式的运用,使得说理透辟,形象生动,故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扬雄将汉大赋的语言及韵律融合其中,使《法言》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扬雄以明道、征圣、宗经的思想,距斥诸子,捍卫儒学的纯粹地位,对唐、宋儒学的复兴和发展影响深远;扬雄批判谶纬迷信、阴阳灾异,倡导唯物主义和理性精神,对其后的桓谭、王充、张衡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启了东汉唯物主义理性精神的先声。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扬雄生平及《法言》成书
    第一节 扬雄生平
    第二节 《法言》的成书
第二章 《法言》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法言》思想特点
    第二节 人性论
    第三节 天人关系论
    第四节 有为无为论
    第五节 修身观
    第六节 历史观
第三章 《法言》中的文论思想
    第一节 “文”的观念
    第二节 讽谏论
    第三节 文质论
    第四节 言意论
    第五节 述作论
第四章 《法言》的语录体特点
    第一节 语录体的起源
    第二节 《法言》对先秦语录体的继承
    第三节 《法言》对先秦语录体的发展
第五章 《法言》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语言特点
    第二节 强烈的感情色彩
    第三节 类比说理
    第四节 赋的语言及韵律
第六章 《法言》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法言》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法言》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第三节 《法言》对后世子书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寿彝;跋扬雄《法言》卷十、卷十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年03期

2 冯小禄;从模拟论扬雄《反骚》的范式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于成宝;;论扬雄《法言》对先秦儒学的回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祥俊;;北宋诸儒论扬雄[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5 王玫;论扬雄[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2期

6 汪耀明;;论扬雄的文学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边家珍;扬雄对西汉新儒学的重构及其意义[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8 杨世明;扬雄身后褒贬评说考议──林贞爱《扬雄集校注》序[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张兵;扬雄《法言》语言艺术特色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丁光泮;;扬雄尊孟思想浅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86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6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b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