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行走在美索不达美亚

发布时间:2020-12-10 23:15
  行走在美索不达美亚平原,记录伊朗的所见所闻。尝试从自我的角度微观审视两河流域故地残存的艺术城堡,用支离破碎的文字速写古老波斯后裔的故事。伊朗最具特色的艺术工艺:陶瓷镶嵌,波斯绘画、拼色细木、玻璃镶嵌,伊朗艺术有着其独特的艺术样式和生态。从几位女性艺术家作品中的色彩选择与搭配,花纹图案的组织与表现,充分体现了每个地域每个时代每个艺术家的修为与偏好,同时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基因复制力和深远的样式影响力。 

【文章来源】:设计艺术研究. 2020年02期 第101-107页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行走在美索不达美亚


亚兹德蓝色清真寺的门廊自拍

波斯,卢浮宫


图5 亚兹德40柱宫壁画自拍伊朗的玻璃镶嵌技术与艺术是最最吸引我到设拉子实地看看的主因。在德黑兰看到一本伊朗当代造型艺术家的作品集,系统全面介绍这位93岁的女艺术家Monir(如图7)。她留学美国,与当时的风云人物:波洛克、安迪·沃霍等都有不错的交往,作为一位来自伊朗的女艺术家,其背后的波斯艺术与东方元素,让她充满了神奇魅力与神秘色彩。她一直在伊朗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寻找造型元素,借用当代构成思维与装置表达方式,进行她的系列玻璃切割与精美镶嵌的当代造型艺术。她最初就是来到设拉子,参观了绿色清真寺(Ali Ibn Hamzeh)的绿色镜厅,震撼于传统的玻璃镶嵌出来的奇幻与美妙绝伦的天堂,回到德黑兰找到当时最好的镶嵌师协助她,创作完成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鲜明伊朗民族文化审美的当代艺术作品。采用点、线、面,当代构成性的语汇,利用重复与变异的手法,进行平面的分割与组合的方式,同时采用空间的错位与侧面的变化,借用装置的空间概念,将传统的玻璃镶嵌工艺挪用,将伊斯兰宗教与波斯民族的信息藏于工艺与符号之后,让人们用熟悉的视觉语汇,在新奇的工艺的引导下,进入艺术家精心营造的艺术局中,为解读某种神秘的信息,而产生探索与交流的冲动与愿望。

清真寺,墙面,陶瓷


在亚兹德的一家小手工艺品店,看到了没有现代激光数字切割技术的伊朗传统手工加工技术,体会到伊朗前辈手工艺人们艰辛与聪明智慧。充分利用彩陶板的质地酥脆特性,采用板材釉烧后再手工剔制的工艺,一个弧度,一个弧度的一片片精心细致剔制而成,因为镶嵌时,剔去的部分有需要在下一次制作中找补回来,只是被换着成其他颜色的,拼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伟大画幅中的一小点斑驳。好的手艺人能严丝合缝地控制每道合缝线的弧度饱满、流畅有力,宽窄一致,崩口的控制最能体现手艺人功力与水平(如图2)。一直惊叹伊朗的古代冶金加工技术,早在7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如图3)让我震撼的不是它的法律的古老与完备,而是黑色耀石上精美的楔形文字,以及当时加工与书写文字的刻制刀具,是何等的锋利与坚硬,才能在坚硬黑曜石上收放自如地刻写规整精美绝伦的法典文字,让汉穆拉比法典才有如此的学术与艺术价值。伊斯兰的装饰以二方连续见长,因而它要求每块相同的花纹图案必须保持一致,给手工艺人们提出精准控制力的要求,其中自然包括色彩色相的一致性,加工手法与工艺的一致性,这就不仅需要好的加工工具,好的个人素质,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系统控制工程,才能将数千平方的色块镶嵌做到精准有序,完美精彩。每一个清真寺有各自的样式,有其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花纹图案的组织与表现,都充分体现了每个地域每个时代每个建筑师的修为与偏好,以及建筑背后的文化与掌故。可以窥见每个寺庙有每个建筑与镶嵌的样式,凝聚着无数历代手艺人的智慧与心血,每个有才华,有思想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顿悟,见识与修为,不断的改进与糅合,纵横合一,集波斯书法,装饰语汇,纹样设计配色,陶瓷金属加工工艺,拼贴工艺,溶于一体,才有今天我们所见的宗教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艺术与思想的物化,历代陶瓷镶嵌手工艺人不朽传世的丰碑。


本文编号:2909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09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