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茅盾文学创作中的颓废色彩
发布时间:2020-12-12 13:04
颓废主义进入中国以后,批评界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到文革前,颓废的研究受制于社会学批评的强大影响,将颓废作为一种负面的文学现象看待。第二个阶段从新时期开始,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新的成果,主要是超越社会学批评,开始从审美的视角看颓废主义,揭示了颓废主义的美学特征。但对“颓废”色彩的研究并没有取得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对茅盾创作中的颓废色彩鲜有系统地进行研究。本文以茅盾创作中的《蚀》三部曲、《虹》《子夜》三部小说为研究中心,试将“颓废”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加以美学的思考与分析,尝试并挖掘颓废的艺术特征与精神内涵。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的是颓废的源流及其特质。其主要内容是介绍颓废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西文的发源及其到中国之后的流变和研究情况。第二章论述的是茅盾作品中的颓废色彩的具体表现。主要是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在及作者在叙事时所采用的欲望视角上的表现三个方面来分析。在人物描写上,主要分析了三类人物的颓废表现,一是时代新女性,二是时代男青年,三是其他人物,其中又以时代新女性为分析的重点。此外,在第二章的第四节,叙述的是茅盾作品中颓废色彩的实质,欲挖掘的是茅盾笔下...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颓废的源流及其特质
1.1 “世纪末”与“颓废”
1.2 颓废的现代性
1.3 “颓废”在中国
第二章 茅盾文学创作中颓废色彩的具体表现
2.1 颓废色彩在环境描写上的表现
2.2 颓废色彩在人物描写上的表现
2.3 颓废色彩在作者叙事时所采用的“肉香”视角上的表现
2.4 颓废的精神实质
第三章 茅盾的颓废价值观
3.1 被忽略的“颓废者”
3.2 在唯美与颓废之间
3.3 狂欢的解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12613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颓废的源流及其特质
1.1 “世纪末”与“颓废”
1.2 颓废的现代性
1.3 “颓废”在中国
第二章 茅盾文学创作中颓废色彩的具体表现
2.1 颓废色彩在环境描写上的表现
2.2 颓废色彩在人物描写上的表现
2.3 颓废色彩在作者叙事时所采用的“肉香”视角上的表现
2.4 颓废的精神实质
第三章 茅盾的颓废价值观
3.1 被忽略的“颓废者”
3.2 在唯美与颓废之间
3.3 狂欢的解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12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1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