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田锡文学活动及文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19:39
  宋初文坛因袭唐五代平弱浮艳文风,以享乐颓废为主题。鉴于此,田锡出入群贤,博采众长。远承刘勰的“通变”思想,师学韩柳的古文运动精神,兼容并包,提出不同于同时代文人一概否定唐五代文风的观点——“艳歌不害于正理”“诗乃文之变”等独特的文学思想。在创作实践中推陈出新,既有李白的豪迈,也有吕温的雅丽。田锡文学活动及文艺思想的源头与他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以及生活阅历息息相关。本文首先立足于田锡的生平概况与时代背景,找出田锡文学活动的现实基础,之后通过对其作品集《咸平集》的细读,挖掘其文学理论主张。总体来说,田锡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任运用而自然”,对于五代文风的矫正也是采取的折中态度,体现了他辩证的文学思想,以及他做为宋初颇有影响的过渡型作家,对后世文风的深远影响。同时他做为巴蜀作家,自觉主动的接受了巴蜀文学范式,在其文学活动和文艺思想中体现出了巴蜀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本文将借助泰纳的“三元素”说理论找出田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巴蜀这一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田锡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的巴蜀特色。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田锡研究现状简述
    1.2 对田锡生平的研究
    1.3 田锡文学作品的流传与整理研究
    1.4 田锡作品研究
    1.5 田锡文学思想的研究
2 田锡文学创作的背景
    2.1 田锡的生平概况
    2.2 宋初时代背景的影响
3 田锡文学创作活动
    3.1 田锡的个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3.2 赋
    3.3 律诗
    3.4 古风歌行
    3.5 奏议
4.田锡的文学思想
    4.1 田锡的文道观
    4.2 田锡的通变思想
    4.3 自然
    4.4 艳歌不害于正理
    4.5 田锡文论的不足
5.田锡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5.1 南北文化差异
    5.2 巴蜀自然环境、地域特征
    5.3 巴蜀人民的审美意识
    5.4 巴蜀作家对田锡的影响
    5.5 田锡对三苏的影响
6.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巴蜀文化对李白侠意识的影响[J]. 严正道.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2]君臣关系视阈下的宋初三家论体文[J]. 夏令伟.  北方论丛. 2010(06)
[3]田锡的创作理论探究[J]. 马楠楠.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9)
[4]田锡年谱[J]. 罗国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5]论移民对巴蜀文化的影响[J]. 幸晓峰,廖韧.  四川戏剧. 2009(06)
[6]略论田锡的文学思想[J]. 任宪国.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5)
[7]田锡与宋初的文学批评[J]. 李健.  韶关学院学报. 2008(02)
[8]巴蜀学派与现代巴蜀文化阐释[J]. 颜同林.  红岩. 2007(05)
[9]论北宋初年的七言古诗——以田锡、张咏、王禹偁为中心[J]. 成玮.  名作欣赏. 2007(06)
[10]世界文化视野中的巴蜀文学——评邓经武先生《大盆地生命的记忆——巴蜀文化与文学》[J]. 刘海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硕士论文
[1]田锡及其辞赋研究[D]. 任宪国.曲阜师范大学 2008
[2]宋初直臣田锡研究[D]. 张胜海.暨南大学 2006
[3]田锡事迹著作编年[D]. 孙华.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83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83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