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骏《道古堂文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09:18
《道古堂文集》是清代中叶著名诗人、学者杭世骏的文集,后被收录入《续修四库全书》中,是清人文集中较有价值的一种。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对《道古堂文集》进行研究,探讨杭世骏的治学思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杭世骏的家世、生平及学术成就,以了解《道古堂文集》的成书背景。明末清初的学风经历了从“空谈误国”到“实学致用”的发展阶段,但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却很严酷,导致学者的治学方向远离政治,完全不涉政事。他们转而研经治史,考证古籍,考据之风盛行。第二部分对《道古堂文集》中收录文章的体裁、内容进行了大致分类。第三部分论述《道古堂文集》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具体从经学、史学两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总结出《道古堂文集》在研究杭世骏生平及其交游、反映清代浙江地区学者的治学风貌方面的文献价值。总之,《道古堂文集》是杭世骏一生治学路径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出杭世骏治学博洽,思想独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一时期士人的思想状况。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1、关于杭世骏学术成就的整体研究
2、关于杭世骏生平事迹及学术的具体研究
(三)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一、杭世骏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 杭世骏的家世和生平
1、家世
2、生平
(二) 学术成就
二、《道古堂文集》的内容分类
(一) 记事文
1、传记类
2、哀祭类
(二) 论议文
1、论辩类
2、序跋类
3、书信类
三、《道古堂文集》的思想分析
(一) 尊经致用的经学思想
1、尊经重道
2、礼以致用
(二) 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1、注重史学的借鉴作用
2、服膺秉笔直书的史家品格
3、客观公正地评判史书
四、《道古堂文集》的价值
(一) 研究杭世骏其人及其家世方面
(二) 反映清初浙江学者的治学风貌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世骏佚文《查莲坡墓志铭》与查为仁乡试科场案[J]. 叶修成. 贵州社会科学. 2013(10)
[2]水西庄查氏著述中所见杭世骏佚序二篇[J]. 叶修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3]有正有变 文质并胜——论杭世骏骈文的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J]. 路海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03)
[4]佚名《史记疏证》、《汉书疏证》作者考——兼论杭世骏《史记考证》的性质[J]. 董恩林. 历史研究. 2010(03)
[5]杭世骏著述考[J]. 戴庞海,苗水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论杭世骏策文案——兼论乾隆帝扩大八旗仕途政策[J]. 衣长春.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8)
[7]文史观照下的杭世骏建言得罪事考论[J]. 田晓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袁枚、杭世骏交游考论[J]. 徐丰梅.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04)
[9]盛世下的呻吟——论杭世骏[J]. 林香娥.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4)
[10]杭世骏生卒年确考[J]. 徐丰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5)
硕士论文
[1]杭世骏诗歌研究[D]. 杨成靖.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杭世骏学术研究[D]. 徐旭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84693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1、关于杭世骏学术成就的整体研究
2、关于杭世骏生平事迹及学术的具体研究
(三)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一、杭世骏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 杭世骏的家世和生平
1、家世
2、生平
(二) 学术成就
二、《道古堂文集》的内容分类
(一) 记事文
1、传记类
2、哀祭类
(二) 论议文
1、论辩类
2、序跋类
3、书信类
三、《道古堂文集》的思想分析
(一) 尊经致用的经学思想
1、尊经重道
2、礼以致用
(二) 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1、注重史学的借鉴作用
2、服膺秉笔直书的史家品格
3、客观公正地评判史书
四、《道古堂文集》的价值
(一) 研究杭世骏其人及其家世方面
(二) 反映清初浙江学者的治学风貌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世骏佚文《查莲坡墓志铭》与查为仁乡试科场案[J]. 叶修成. 贵州社会科学. 2013(10)
[2]水西庄查氏著述中所见杭世骏佚序二篇[J]. 叶修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3]有正有变 文质并胜——论杭世骏骈文的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J]. 路海洋.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03)
[4]佚名《史记疏证》、《汉书疏证》作者考——兼论杭世骏《史记考证》的性质[J]. 董恩林. 历史研究. 2010(03)
[5]杭世骏著述考[J]. 戴庞海,苗水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论杭世骏策文案——兼论乾隆帝扩大八旗仕途政策[J]. 衣长春.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8)
[7]文史观照下的杭世骏建言得罪事考论[J]. 田晓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袁枚、杭世骏交游考论[J]. 徐丰梅.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04)
[9]盛世下的呻吟——论杭世骏[J]. 林香娥.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4)
[10]杭世骏生卒年确考[J]. 徐丰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5)
硕士论文
[1]杭世骏诗歌研究[D]. 杨成靖.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杭世骏学术研究[D]. 徐旭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8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8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