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叶小鸾悲剧探析

发布时间:2021-03-27 20:54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一字瑶期。明季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叶绍袁、沈宜修第三女。四岁能通《离骚》。十岁与其母夜坐,母出上句,鸾对下句。十二岁已工为诗,多佳句。十四岁能弈棋,十六岁善弹琴。又擅绘画,皆有韵致。书法亦秀劲。十七岁许字昆山张立平,嫁前五日忽卒。有诗词文合集《返生香》,一名《疏香阁遗集》。《返生香》收录叶小鸾生前诗文及其亲朋好友的悼亡诗作。叶绍袁在编入《午梦堂集》时改定,以寄托美好愿望:“《十洲记》曰:‘西海中州上有大树,芳华香数百里,名为返魂,亦名返生香。’笔墨精灵,庶几不朽,亦死后之生也,故取以名集。”本文拟对晚明一代才女叶小鸾的悲剧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从文本本身出发,展示其艺术才情、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和情感悲剧,以及后人评价反映出的当时文人的女性观。全文分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简略介绍叶小鸾生活状况及《返生香》创作的背景,并介绍近年来学术界对叶小鸾研究的大体情况。第一章作为全文的次重点,考察《返生香》的内容、风格,分析《返生香》情感的抒写,题材的选择及技巧的处理。第二章,着重探析叶小鸾悲剧的五大原因,重点分析叶小鸾的性格、家庭经济及教育对她悲剧的影响。本章...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人生横截面的悲情抒写
    第一节 《返生香》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概述
    第二节 《返生香》的情感抒写
    第三节 《返生香》的题材选择
    第四节 《返生香》的技巧处理
第二章 红颜易夭的真实写照—叶小鸾悲剧原因探析
    第一节 悲剧原因之一——才华与性格悲剧
    第二节 悲剧原因之二——“贫困”的家庭负累
    第三节 悲剧原因之三——教育模式的冲突
    第四节 悲剧原因之四——两代人的认知差异
    第五节 悲剧原因之五——因嫁而亡
第三章 叶小鸾悲剧的回响
    第一节 叶小鸾悲剧对其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 前人对叶小鸾悲剧形象的解构
    第三节 自古红颜多薄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尝拟雄心胜丈夫——清代女作家王贞仪和她的诗词[J]. 王云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2]晚明女曲家徐媛初论[J]. 王莉芳,赵义山.  苏州大学学报. 2004(04)
[3]文学世家的联姻与文学的发展——以明清时期吴江叶、沈两家为例[J]. 李真瑜.  中州学刊. 2004(02)
[4]明清文人的经典论和女性观[J]. 孙康宜.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2)
[5]少女身世可堪怜——明末才女叶小鸾的生死之谜[J]. 蔡静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6]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 郭延礼.  文学遗产. 2002(06)
[7]“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J].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8]明清苏南望族中的女性[J]. 江庆柏.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9(03)
[9]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文献整理[J]. 江庆柏.  清史研究. 1999(02)
[10]吴江沈氏文学世家作家与明清文坛之联系[J]. 李真瑜.  文学遗产. 1999(01)

博士论文
[1]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 蔡静平.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闺阁书香—明代江南妇女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D]. 柳洁挺.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美国汉学家对明晚期至清中叶妇女诗词创作的研究初探[D]. 王郦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D]. 吴碧丽.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吴江叶氏女性诗词研究[D]. 曲向红.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0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0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