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阮籍“大人先生”形象溯源及其文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27 23:57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塑造了一位睥睨万物、独立世表、不受世俗礼法束缚、豁达任性与天地为一的“大人先生”,这是魏晋易代之际,阮籍有感于名教堕落和士人独立人格的丧失,而倾情塑造的具有绝对自由精神境界的人格形象,代表了阮籍等竹林隐士及当时正直士人对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是魏晋隐逸之风和竹林精神的产物。本文尝试从文化原型的角度追根溯源,结合政治背景、时代文化,对道家“大人”在形象和内涵上的演变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以期真实再现阮籍“大人先生”形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学意义。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回顾前人对阮籍《大人先生传》及相关“大人”主题的研究,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缘起、意义及价值。第二部分,论文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介绍阮籍“大人先生”形象的文化原型和现实原型。其根本原型即《庄子》的理想人格“至人”及其“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另一文化原型是司马相如《大人赋》之“大人”。阮籍“大人先生”的现实原型是隐居于苏门山不知姓名的隐士,本文将从“苏门长啸,孙登善琴”的角度考辨阮籍在苏门山所见隐士并不是孙登。第二章:以《大人先生传》中的文学性“远游”描写为突破点,对《大人先生传》进行文本解读,阐释其主...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大人先生”形象溯源
    第一节 儒家之“大人”
    第二节 庄子之“大人”——“至人”
    第三节 司马相如之“大人”
    第四节 “大人先生”的现实原型
    小结
第二章 “大人先生”形象解析
    第一节 《大人先生传》的文本解读
    第二节 《大人先生传》的远游模式及其对《远游》、《大人赋》的继承
    第三节 “大人先生”形象与隐逸之风、竹林精神之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大人先生”形象的文学意义
    第一节 对现实的批判
    第二节 魏晋风度的个性化抒写及其影响
    第三节 “大人先生”的经典化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人先生传》:阮籍矛盾、苦闷一生的写照[J]. 李琦峰,何善蒙.  浙江社会科学. 2009(08)
[2]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心灵之路[J]. 朱敏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3]论中国哲学中“大人视野”的三个维度[J]. 张耀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4]司马相如《上林赋》、《大人赋》作年考辨[J]. 龙文玲.  江汉论坛. 2007(02)
[5]新大人论:西方哲学之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J].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6]“大人”“小人”“君子”的意义辨析[J]. 胡彩敏.  语文知识. 2006(02)
[7]司马相如《大人赋》献疑[J]. 万光治.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8]"啸"歌的哲理内涵[J]. 樊荣.  中州学刊. 2005(02)
[9]啸、《啸赋》与魏晋名士风度[J]. 樊荣.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08)
[10]试论阮籍的理想人格[J]. 许建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104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04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