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梦与中国乡:论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
发布时间:2022-07-02 17:22
本文着眼“风物”,通过探讨日本风物文化和周作人风物书写的关系,展现周作人在译介、国民文化创建、散文创作三个层次的风物书写的格局,揭示其艺术和思想的成就。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风物的“寄情书写”的阐释,揭示出周作人风物写作的内在“情理结构”和文学事功的理想。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风物的言说。通过诠释风物的基本含义和文化特性,立足风物审美,阐明风物书写的对象和风物书写独特的美学意义。第二章、激兴与幻相:周作人的日本风物书写。从周作人与日本地方文艺、周作人与永井荷风、周作人对《枕草子》的译介以及日本生活中的风物之道四个方面,勾勒出周作人笔下的日本风物书写的概貌。第三章、回返与演绎:本土风物文学和风物文化的建构。从故乡观、地方与文艺、周作人和柳田国男、风物文学和文化的书写谱系四个方面,揭示周作人地方风物书写的国民文化内涵。第四章、风物文章:文心和艺境的解读。主要针对周作人风物散文的创作,从“个性的文学”、“人的文学”、“物色”传统和“苦味”四个角度,分析周作人的风物书写和其文学理念、文章艺术的互呈。第五章、寄情书写:文化的聚变与裂变。在前四章的写作基础上,阐释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在日本文...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周作人风物书写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二、周作人的"风物书写"及其独立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三、文章的结构与思路
第一章 风物的言说
第一节 风物何谓?
一、风物的基本释义
二、风物、风物诗、季语
三、风物的典型
第二节 风物的文化意涵和审美特征
一、风物的格局:时、地、人
二、风物:"道"与"灵"的观照
三、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风物
第二章 激兴和幻相:周作人的日本风物书写
第一节 雅俗之辩:周作人和日本地方文艺
一、诗歌的雅俗共赏:俳句和川柳
二、喜剧的精神:落语、狂言、滑稽本
三、风俗画卷:浮世绘
第二节 永井荷风:作为文化精英的风物书写
一、"江户趣味":风物图谱的行旅
二、散步:身体践行的风物哲学
三、周作人:永井荷风之文化的"他者"
第三节 晚年的重逢:《枕草子》
一、贵族喟叹
二、无边风物和琐细事
三、物象中的体态
第四节 日常生活中的"物"与"情"之感怀
一、日本生活中的"物"之美
二、"人情之机微"
三、"创造的模拟"
第三章 回返和演绎:本土风物文学和风物文化的建构
第一节 故乡的阐释
一、三城记
二、文化的游子与精神的原乡
第二节 "土之力":地方性的标举
一、地方和文艺
二、人类学视野观照下的"地方性"
第三节 诗性的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侧影
一、"生活中的原风景":国民的生活史
二、文学与民俗学:双重书写的典范
第四节 本土风物文化书写谱系的建构
一、"寂寞的学问":名物、文艺、史志、礼俗、教育的全面书写谱系
二、风物书写的"镜像生成"
第四章 风物文章:文心与艺境的解读
第一节 风物书写与"个性的文学"
一、唯一而共通的"我性":从感物的方式说起
二、"趣味"至上
第二节 风物书写与"人的文学"
一、"人的图腾"之书写理想
二、世相的描述:人世的喧哗
第三节 "物色"之"美文"
一、"自然之身"的缺失
二、"情境"的弱化
三、"美文"的悖论
第四节 "苦味"的由来:文章的趋真与成熟
一、"身"与"心"之系:最后的感官
二、"苦"与"空":受困的肉身
第五章 寄情书写:文化的聚变与裂变
第一节 风物书写:文化时空交叠中的寄情文学
一、现代与古典的激荡:古今中日的四维文化语境
二、文化"逃逸"中的文化认同
三、理想的投射、幻灭、动摇和新生
第二节 变异:周作人风物书写中的"情理结构"
一、风物书写中"情理结构"的生成
二、"人情物理"对"情美结构"的取代
三、"遁情入理"
附录: 日本历史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琐屑下手”——论周作人的文章作法[J]. 石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2]人情与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三[J].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2009(02)
[3]周作人与永井荷风的“市隐”道路[J]. 赵春秋. 日本问题研究. 2008(01)
[4]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 杨波. 双语学习. 2007(09)
[5]周作人与日本[J]. 木山英雄,刘军. 鲁迅研究月刊. 2003(09)
[6]民俗对文学的浸润——以浙东现代作家为例[J]. 毛晓平. 河北学刊. 2002(05)
[7]周作人与柳田国男[J]. 赵京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02(09)
[8]论《枕草子》中的“谐趣”[J]. 孙德高. 现代日本经济. 1991(05)
本文编号:3654767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周作人风物书写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二、周作人的"风物书写"及其独立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三、文章的结构与思路
第一章 风物的言说
第一节 风物何谓?
一、风物的基本释义
二、风物、风物诗、季语
三、风物的典型
第二节 风物的文化意涵和审美特征
一、风物的格局:时、地、人
二、风物:"道"与"灵"的观照
三、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风物
第二章 激兴和幻相:周作人的日本风物书写
第一节 雅俗之辩:周作人和日本地方文艺
一、诗歌的雅俗共赏:俳句和川柳
二、喜剧的精神:落语、狂言、滑稽本
三、风俗画卷:浮世绘
第二节 永井荷风:作为文化精英的风物书写
一、"江户趣味":风物图谱的行旅
二、散步:身体践行的风物哲学
三、周作人:永井荷风之文化的"他者"
第三节 晚年的重逢:《枕草子》
一、贵族喟叹
二、无边风物和琐细事
三、物象中的体态
第四节 日常生活中的"物"与"情"之感怀
一、日本生活中的"物"之美
二、"人情之机微"
三、"创造的模拟"
第三章 回返和演绎:本土风物文学和风物文化的建构
第一节 故乡的阐释
一、三城记
二、文化的游子与精神的原乡
第二节 "土之力":地方性的标举
一、地方和文艺
二、人类学视野观照下的"地方性"
第三节 诗性的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侧影
一、"生活中的原风景":国民的生活史
二、文学与民俗学:双重书写的典范
第四节 本土风物文化书写谱系的建构
一、"寂寞的学问":名物、文艺、史志、礼俗、教育的全面书写谱系
二、风物书写的"镜像生成"
第四章 风物文章:文心与艺境的解读
第一节 风物书写与"个性的文学"
一、唯一而共通的"我性":从感物的方式说起
二、"趣味"至上
第二节 风物书写与"人的文学"
一、"人的图腾"之书写理想
二、世相的描述:人世的喧哗
第三节 "物色"之"美文"
一、"自然之身"的缺失
二、"情境"的弱化
三、"美文"的悖论
第四节 "苦味"的由来:文章的趋真与成熟
一、"身"与"心"之系:最后的感官
二、"苦"与"空":受困的肉身
第五章 寄情书写:文化的聚变与裂变
第一节 风物书写:文化时空交叠中的寄情文学
一、现代与古典的激荡:古今中日的四维文化语境
二、文化"逃逸"中的文化认同
三、理想的投射、幻灭、动摇和新生
第二节 变异:周作人风物书写中的"情理结构"
一、风物书写中"情理结构"的生成
二、"人情物理"对"情美结构"的取代
三、"遁情入理"
附录: 日本历史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琐屑下手”——论周作人的文章作法[J]. 石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2]人情与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三[J]. 胡辉杰. 鲁迅研究月刊. 2009(02)
[3]周作人与永井荷风的“市隐”道路[J]. 赵春秋. 日本问题研究. 2008(01)
[4]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 杨波. 双语学习. 2007(09)
[5]周作人与日本[J]. 木山英雄,刘军. 鲁迅研究月刊. 2003(09)
[6]民俗对文学的浸润——以浙东现代作家为例[J]. 毛晓平. 河北学刊. 2002(05)
[7]周作人与柳田国男[J]. 赵京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02(09)
[8]论《枕草子》中的“谐趣”[J]. 孙德高. 现代日本经济. 1991(05)
本文编号:3654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5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