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文学理论的“接地性”
本文关键词:也谈文学理论的“接地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一读了刊发在《文艺争鸣》今年第1期上的高建平先生的《理论的理论品格与接地性》一文,感到说得深中时弊,颇值得从事文学理论工作的同行的关注和反思。按我的理解,高先生谈论理论的"接地性"主要是针对当今我国文学理论界在追求理论创新过程中由于脱离我国现实陷入误区而发的。"接地性"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文学理论研究 理论问题 文学实践 接地 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 解决实际问题 西方文论 消费文化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读了刊发在《文艺争鸣》今年第1期上的高建平先生的《理论的理论品格与接地性》一文,感到说得深中时弊,颇值得从事文学理论工作的同行的关注和反思。按我的理解,高先生谈论理论的“接地性”主要是针对当今我国文学理论界在追求理论创新过程中由于脱离我国现实陷入误区而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恢钦;柏拉图理想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荣;理性与生活的变奏——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当代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德昭,何文模;自然价值论的存在论维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有志,曹建文;论公平、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一种新的解析视角[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孙士聪,黄文祥;刘熙载“日喻说”及其现代阐释[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8 赵迎欢,陈凡;现代伦理学视角与基因技术伦理原则的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于群;公司治理的法哲学分析[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10 严火其;严燕;;浅谈中西方传统的德性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庄桂成;;胡风与苏联模式文学批评[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雷;人为自身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3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4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王晓芳;八十年代审美文论批判[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范冬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国梁;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的道德实践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建昌;;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2 丁婧;;论文学理论危机的现状和出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3 郭富平;;历史主义文学观的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以两部典型文论教材为对象[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4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段吉方;;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6 叶维廉;;遥远与贴近:翻译庞德的一些理论问题[J];华文文学;2011年03期
7 李仕华;;扩张的虚无——论文学研究的泛文化症候[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杜吉刚;谢春平;;文学本质:一个多元性的存在空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彭海云;;从“审美反映论”到“综合创新论”——对文艺学30年发展历程透视及建设的思考[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10 张大为;;走向理论的深处——关于“元文论”的若干问题[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董学文 金风;注重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意识[N];人民日报;2001年
3 斯义宁;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董学文 盖生;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化战略[N];文艺报;2003年
5 黄石明;文学理论的机遇和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光明;比较文学: 从深圳再出发[N];深圳商报;2010年
8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专家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N];文艺报;2004年
10 贾奋然;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悖论[N];文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新发;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意义生成[D];厦门大学;2002年
2 邱健;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化理论[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茜;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也谈文学理论的“接地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8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