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图像时代:文艺学的突破之维

发布时间:2017-05-20 13:19

  本文关键词:图像时代:文艺学的突破之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于文艺学来说,改革开放这30年来,无论是观念还是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是不断出现热点或焦点问题引起热烈的争论的。站在不同的立场的研究主体,对于文艺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有着大相径庭的理解和界定,这使文艺学的视域大为开阔,但也有点令人迷茫,令人困惑。莫衷一是也许并非坏事,既要深入文艺学领域,就须做出自己的判断,甚至建构起自己的文艺学观。从整体上超越原有的文艺学框架,创立宏阔的文艺学体系,殊非易事;而时下以文化研究来取代文艺学学理研究的势头,已经使文艺学的面目似是而非了。在我们看来,当代文艺学的建构是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否则,文艺学就难以超出僵硬的模式;而如果用文化研究取代文艺学的自身建构,文艺学势必会面临坍塌的危局。我们认为,文艺学如果恪守原来的疆界而不顾当下历史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的现状,则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文艺学要把自己全然混同于文化研究,这个学科似乎也近乎于漫如流沙了。我们的前提是:文艺学当然有其独立存在之必要,亦有学理建构之逻辑发展。文艺学原来的涵义就是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性质与功能等许多重要问题都要在这里得到阐释,现在看这部分内涵,也还是需要文艺学来担荷。而现在的文学与现时的视觉文化有着难以剥离的内在关系,又与传媒艺术有着深层的姻媾,文艺学焉能对此视而不见?如欲对文艺学进行学理层面的建构,首先厘清一些关系,再由此出发来思考文艺学的性质、研究范围等问题,可能会取得较为扎实的进展。基于这种想法,这里约请几位学者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失探求之意,而无欺人之念,倘得学界同仁关注,可谓幸之甚矣!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文艺学 文化研究 图像时代 视觉文化 文学理论 文学性 审美心理 日常生活审美化 消费社会 建构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说我们这个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图像时代,也许未必是完全科学的,但从某种意义来说又概括了它的特征所在。这个说法固然是来自于20世纪西方后半期的思想家们对于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社会文化现实的一种概括,但是,我们的当下状况,又何曾不是被大量的图像所围绕着。这个事实用不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婷;艺术与生活:多远?多近?——审美—艺术观念流变考察[J];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2 张辉;现代审美主义问题的政治特性[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3 陈建中!116002;在阐释和模仿之间——兼评汪榕培教授的英译《诗经·关雎》[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6期

4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孙履芳;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贺智利;论鲁迅不和谐的美学倾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韩雷;救人和自救——对《废都》的症候式阅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刘莉琼;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江雪》的翻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2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怀玉;现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开拓与探索[D];南京大学;2003年

4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6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7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克平;文本的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政;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5 周静;文学符号及其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金科;三峡文化与地域环境艺术[D];重庆大学;2002年

7 向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卜庆安;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海燕;设计发展战略层面的资源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翠钦;;文学、文化研究和关系主义[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2 杨向荣;刘娟;;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泓峻;;对30年来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两次范式转移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张徐;;论政治文化对文艺学的影响[J];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5 王凯波;;关于文艺学教学实施“三创”教育原则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6 李仕华;;扩张的虚无——论文学研究的泛文化症候[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凯波;;略论审美体验法在文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8 陆贵山;陈爽;;我的宏观文艺学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9 王金龙;;试论文学概论之研究——以龚鹏程《文学散步》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郭富平;;历史主义文学观的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以两部典型文论教材为对象[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魏英;;大众文化的两重性——“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黄力之;;艺术本质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不同尝试——普列汉诺夫和卢卡契的比较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郭跃辉;;新时期外来文论教材对我国文学理论观念的影响[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华;当前文艺学中的“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6年

2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4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6 南帆;文化研究:打开了什么?[N];文艺报;2005年

7 仲滔;哲学和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8 于文杰;文艺学发展的国际化问题[N];文艺报;2002年

9 整理者 王昌忠;厘清文学性的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凤英;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左少峰;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梁静;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8 张富宝;反思、批判与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图像时代:文艺学的突破之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81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f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