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
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比较文学作为跨语言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它的目标是在不同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联系。这是冲破黑格尔的以同一性为核心的旧辩证法 ,在文化多元和文化一体化时代的新观念 ,也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中文系!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 新辩证观念 差异性 同一性 文化相对论 文化一体论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世纪之交,在文化多元论(CulturalPluralism)和文化一体论(CulturalUnification)的观念争执中,比较文学这门置身于漩涡中心的学科也步入了一个学科理论创新的时代。东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家不失时机地在自己的观念中加上“跨文化”的字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E.霍伦斯坦,张敦敏;人类同等性和文化多样性[J];哲学译丛;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6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7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晓锐;李敏勇;刘忠;张萌;;论宇宙认知观——道是宇宙恒在的本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介民;;“危机说”的谬误——兼斥比较研究的困惑、焦虑[J];江汉论坛;2006年07期
2 钟厚涛;;在对话中寻求未来生机——第五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纪要[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4期
3 穆雷;20年来比较文学的发展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4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跨越性”特征与“变异学”的提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5 王宁;外语院系比较文学学科的特色和发展前景[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2期
6 林秀清;;《中国比较文学源流》序[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7 陈富瑞;;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8 严绍t
本文编号:384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8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