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图传播的可名与可悦——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本文关键词:语图传播的可名与可悦——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名实关系是语言学史的源头,也是延续至今的基本话题,说明为世界命名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功能。语言也有不可名状之对象,这就是无形和虚指的世界。图像的虚指性决定了它的诱惑力和愉悦本质,并可在语言止步处为世界重新命名。于是,"可名"与"可悦"作为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各自之优长,使"图以载文"的传播方式成为可能。图像作为愉悦符号助推了文学的大众传播,前提是虚化和卸载自身所承载的事理,以"轻装"换取游走速度是"文学图像化"的必然选项。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图像艺术 语言艺术 语言符号 图像符号 柏拉图 重新命名 文学作品 情感世界 名实关系 图像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批准号:12AZW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发生在2003年的一宗知识产权纠纷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日本丰田汽车状告中国吉利公司商标侵权。一般而言,注册商标由“文字”和“图像”两种符号标示,丰田诉讼吉利的商标侵权不在前者而在后者,即认为吉利的“美日”车标和自己的“牛头”图像极其相似,并非“吉利”二字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皮元珍;论嵇康独特的人生风范[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4 郝虹;王肃《周易注》、王弼《周易注》与荆州学派关系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马新钦;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与《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谢宝富;两晋南朝隐逸之风的流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秋丽,王贻社;生存与境遇——论《周易》“时”的智慧[J];管子学刊;2003年01期
8 贾占新;论《列子·杨朱篇》[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曹树明;僧肇的无分别观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昌舒;从“意在象先”到“体无”——论王弼哲学的认识论及其美学意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2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晓涛;游于艺途[D];复旦大学;2003年
4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6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7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8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9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杨鉴生;王弼及其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林泰显;《老子》政治观与社会伦理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孙圣河;庄子对原始巫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滕驰;空纳万境 白多余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张慧;王弼“言意之辨”的探析[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建林;魏晋“春秋决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杨东;王弼易学与程颐易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国锋;;论文艺作品中语言上的“含蓄”[J];新闻爱好者;2011年18期
2 高平;;译诗难[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3 韩波;;民俗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及艺术意义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麦合木提·麦麦提;;文学翻译中的两种问题[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5 杨昕卉;杨昕宇;;开设教学艺术公选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陈秀娟;;一种语言的艺术——试论文学创作中审美距离的建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唐邈芳;;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意识形态”吗?——对一种文学定义的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王朝元;;多维视域下的文学本质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刘兆吉;;试论文艺心理学与美育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8 王一川;;从启蒙思想者到素养教育者——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的三次转向[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晓峰;;镌刻在历史时空的生命诗章——《契丹艺术史》概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10 黄小芳;;小说辞章理论与实践的巧妙融合——读祝敏青《小说辞章学》感悟[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雨;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N];文艺报;2003年
2 王虹艳;锤炼语言是作家的职业道德[N];北京日报;2011年
3 ;我看摄影文学[N];文艺报;2001年
4 张经武;传媒与文学的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古风;厘清当前文艺学学科观念[N];文艺报;2006年
6 钱中文;文学的乡愁[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本版策划 本报驻深圳记者站 本版撰文 本报驻广东记者 丘森林;细胞记忆 探索艺术本源的一把钥匙[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孙江萍;属于这个时代的图像[N];华夏时报;2002年
9 ;图像与声音[N];文艺报;2001年
10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莉;文学性:扩张与泛化中的坚守[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晓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本质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走向[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靓;文学与图像的世纪遭遇[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林建军;论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创新空间[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素华;文学的图像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翠;从目的论角度论戏剧翻译[D];苏州大学;2007年
8 龙娟;《诗经》与《十四行诗集》中爱情诗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9 薛慧便;从功能主义角度研究戏剧的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谷文文;有关艺术象征的语言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语图传播的可名与可悦——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8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