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诗言志”文学纲领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比较——“诗言志”诠之五

发布时间:2017-05-23 08:29

  本文关键词:“诗言志”文学纲领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比较——“诗言志”诠之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尚书·尧典》里含有"诗言志"的一段文字,被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认为是"经典言诗,无先此者"①,乃中国文学"开山的纲领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③,乃西方文艺思想的源头。
【作者单位】: 美国耶鲁大学;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诗言志 文学传统 抒情文学 中国文学史 诗学 文艺思想 创作方法 叙事文学 柏拉图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尚书·尧典》里含有“诗言志”的一段文字,被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认为是“经典言诗,无先此者”①,乃中国文学“开山的纲领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③,乃西方文艺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3 董学文;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4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周晓陆;《徕盘》读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吴志超;中国古代养生心理学思想试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芦特;;对高校学生形体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8 张惠民;科技期刊的审美标准和编辑的美学修养[J];编辑学报;1991年01期

9 谭光全;美的特性与数学教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0 谭光全;自然美与数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竹三;;祭祀戏剧的流动性演出[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陶功定;《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的现代意义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6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国俊;数字化设计工程与当代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旭;;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比较思维——一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前史的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田源;;浅析西方诗学中多维度的“自由”观——从柏拉图到黑格尔[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韩斌生;;公孙尼子的《乐记》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4 玛丽·罗尔·瑞安;龙艳霞;杨晓霖;;拙劣的情节把戏、情节漏洞及叙事设计[J];叙事(中国版);2011年00期

5 李明彦;;古典表意实践中的真实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6 王智慧;;古希腊艺术的两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7 宋伟光;;诗歌与艺术的角逐——兼及诗性空间[J];雕塑;2011年03期

8 谢延秀;;意境·境界:一种诗意的存在方式[J];理论导刊;2011年07期

9 路文彬;;悲剧与苦戏——关于悲剧观念的再认识[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10 霍婵娟;;对“意义”概念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陈牧;;艺术和审美,铸就完整之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阎国忠;张艺声;;文艺与政治——一个应重新审视的话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梁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6 任愫;;毛泽东诗学思想探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7 江建文;;论文艺的理性本质与情感本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孙国林;;毛泽东的诗论——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之一[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2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许雯丽;六盘水文学院作家讲座系列《灵感与写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4 陈众议;武侠小说:是耶?非耶?[N];文艺报;2005年

5 ;文学:虚构与真实[N];解放日报;2007年

6 ;“摹仿”什么?“表现”什么?[N];文汇报;2004年

7 黄克剑;商榷,,还是丑诋?[N];文艺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宋广玉;艺术,有助我们实现内心和谐[N];南京日报;2008年

9 苏州大学 鲁枢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星垣;由“艺”而“道”[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2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2 朱海;亚里士多德喜剧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陈旭霞;古希腊罗马视觉艺术中的“模仿”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峰;叙事中的“多重线条”[D];吉林大学;2007年

5 顾明霞;作为观念与叙事的分配正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玮;西方文论中写人理论的基本问题[D];新疆大学;2007年

7 韩凌燕;《万叶集》的<防人歌>和《全唐诗》的<边塞诗>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委艳;修辞叙事学研究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9 艾洁;论“模仿说”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及其现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赵盼盼;两种哲学背景下的文学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诗言志”文学纲领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比较——“诗言志”诠之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87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