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两幅荒诞画卷下的沉思——《动物园的故事》与《最后一盘录音带》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6:13

  本文关键词:两幅荒诞画卷下的沉思——《动物园的故事》与《最后一盘录音带》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塞缪尔·贝克特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都属于荒诞派剧作,但蕴含着诸多不同之处。本文拟分析两剧的相似性,但重点从三个方面比较两剧的差异:"无形的戏剧冲突"对"有形的戏剧冲突";"消解性的戏剧语言和戏剧动作"对"构建性的戏剧语言和戏剧动作";"无为的寓意"对"有为的寓意"。两剧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欧美荒诞派戏剧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动物园的故事》 《最后一盘录音带》 荒诞
【分类号】:I0-03;I106
【正文快照】: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剧坛上最引人瞩目的剧作家之一,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使其成为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他两次获得普利策奖,剧作《动物园的故事》(下称《故事》)、《沙箱》、《美国梦》等蜚声世界。塞缪尔·贝克特是爱尔兰裔英国剧作家、小说家,尤以戏剧成就更大,《等待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琳;;《午餐》中人性的弱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张军;;哈代前期的宗教思想在《远离尘嚣》中的体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杨跃华;;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三部作品的阶梯式叙事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春;试论陆天明反腐剧作的通俗叙事[J];当代电影;2003年01期

5 周汝宁;;中晚明言情戏中“一见钟情”模式探究[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6 葛娟;;《海角七号》戏剧化叙事风格论析[J];电影文学;2010年06期

7 刘凡;;叙事的置换: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0年18期

8 信宁宁;;试论法国文学与雷诺阿电影[J];电影评介;2009年24期

9 战海红;;电影剪辑的三种创作取向[J];电影艺术;2010年06期

10 王忠丽;梁晓江;;论当代历史片及其人物塑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苏琼;“她人”场景:现代女性戏剧论[D];南京大学;2001年

3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4 岳晓英;论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素丽;叙事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纪录片研究(1978-2008)[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任志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马潇;世纪之交中国电影趋势[D];苏州大学;2007年

9 陈瑜;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D];上海大学;2009年

10 许海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文学研究(1990-2005)[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颖;论福尔斯前期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主题[D];江南大学;2010年

2 陈萍;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续纪;方法与意图:读约瑟夫·康拉德的现代主义小说《诺斯托罗莫》[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玉琼;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诗性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邢艳;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叙述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璇;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男性叙述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张新英;论陈凯歌电影文化视点的转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卢婧;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时间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峻岭;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意蕴及其价值[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李厥云;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与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笑梅;诗化·对称·荒诞——贝克特《等待戈多》戏剧语言的主要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2 侯小艳;;重寻荒诞——比较残雪小说与贝克特戏剧的荒诞性[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1期

3 鞠维光;;荒诞派戏剧语言传统功能的失落和审美功能的创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董晓;;契诃夫戏剧在20世纪的影响[J];国外文学;2010年02期

5 舒笑梅;试论电影蒙太奇在《最后一盘录音带》中的运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查莉;体味中外戏剧的荒诞性[J];上海戏剧;2004年09期

7 陈首似;刘江华;刘成;龚妍;;荒诞的希望 真切地等待——评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6期

8 葛朝霞;;从《等待戈多》看贝克特的语言哲学思想[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3期

9 曾如刚;许淑玲;;论《等待戈多》的“等待”主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琴;;因为希望所以等待——简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佳;;阿波罗和菊花:从三岛由纪夫的近代能乐看东西方戏剧特点的结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龙扬志;;《向日葵》研讨会:诗歌与戏剧联姻的可能性[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样子;;诗歌与戏剧联姻的可能性——李轻松诗剧《向日葵》研讨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4 余超;;《等待戈多》所体现的广义修辞学原理[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孙惠柱;;文明冲突与戏剧冲突——兼评亨廷顿和赛义德的文化理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魏建;;得失之间的“戏”——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本体的再探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毛庆耆;;文学创作实践过程的主观和客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孙建秋;;论九十年代英国小剧场的生命力[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9 朱国庆;;《葫芦庙》中的红楼梦精神——评戏曲新作《葫芦庙》[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娅;;《等待老左》——令人共鸣的戏剧语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颐;贝克特:爱上工作每一天[N];经济日报;2005年

2 周力军;独一无二的贝克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周力军;贝克特——戏剧巨匠魅力永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王绍祥(翻译家);永远的贝克特[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杨晓萍;戏剧语言的亮点[N];陕西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晋悦;把百年贝克特存入中国的银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邓中良;贝克特的国别归属之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实习生 阚雯婷;百年虚无 世纪等待[N];文学报;2006年

9 新华社记者 谭卫兵;首个重建项目中标内有乾坤[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复旦大学教授 孙建;贝克特:“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N];社会科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玉;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怡君;贝克特小说中的时间难题[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白玉华;三种视角分析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沉默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梁钫;贫乏之中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爱英;塞缪尔·贝克特:见证身体之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9 郭斯嘉;整体语言、整体空间与整体表演[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海波;[D];安徽大学;2003年

2 张凯斌;托马斯·贝克特死因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左进;阿尔比的荒诞世界[D];苏州大学;2005年

4 闫娟;试论贝克特戏剧中的荒诞性[D];吉林大学;2008年

5 朱敏;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荒诞性[D];山东大学;2008年

6 魏博;荒诞派与中国80年代戏剧[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素华;死亡背后的荒诞—解读贝克特的《马龙之死》[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葛灿;论贝克特《瓦特》中的不确定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琳琳;贝克特的创作与荒诞派戏剧的发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刘如苓;论西方戏剧艺术对曹禺创作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两幅荒诞画卷下的沉思——《动物园的故事》与《最后一盘录音带》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