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的文学本质论及其哲学基础
本文关键词:新批评的文学本质论及其哲学基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批评认为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具有对立调和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这种文学本质论与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文学本质论都是形式主义性质的,但它与后两者又有所不同。通过对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艾略特和瑞恰兹等人的文学思想的追溯和清理,我们可以发现,新批评的文学本质论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形式美学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此外还有实用主义和实在主义等现代经验主义。
【关键词】: 新批评 文学本质 形式主义 哲学基础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新批评文论主要是文学批评论,即关于文学批评的对象、标准和方法等的理论。但作为系统的文论,它也包含着自身的文学本质论,只是显得不大集中,不大明确,需要我们去清理、概括出来。那文学本质论又是基于一定哲学的,只是其哲学基础多样复杂,并且隐而不显,也需要我们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J.希里斯·米勒,盛宁;美国的文学研究新动向──兼为纪念威廉·李玎斯而作[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欣;王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有机整体结构——新批评视角的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晶;;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朱林;黑格尔美学与本体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丁立群;;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刘岸挺;;诗性的生命 审美的存在——三论《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陈一壮;;黑格尔、方以智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411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4118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