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论研究:反思、调整与深化
本文关键词:当代文论研究:反思、调整与深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一时期当代文论的变革发展,形成了破、引、建三者交织互动的新一轮历史循环运动,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针对这种新变化和新问题,有必要在反思中调整理论立场和研究思路,以适应当代文论进一步建构和创新发展的要求:一是由追逐"文化研究"回归到立足"文学研究";二是由注重阐释现象回归到致力思考问题;三是由注重生产"知识"回归到努力重建"理论"。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站在建构性的理论立场,可以寻求朝着人学的方向,从人学与美学的视界融合中来观照和研究文学问题,在事实与价值、学理与信念统一的基础上,深化推进当代文论的理论建构。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当代文论 反思 调整 深化 建构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AZW004]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近一时期,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影响下,在文论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的当下语境中,我国当代文论似乎正遭遇茫然四顾、无所适从的种种困扰。一些学界同仁主张引入和借鉴西方“反思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从而促使当代文学理论走向自觉的理论反思与重建。①这种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大仁;图像化扩张与“文学性”坚守[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2 赖大仁;;新时期三十年文论研究[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太梅;;从走出家庭看西丽的成长[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孔敏敏;;对《夏洛的网》的生态学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张隽;;身份的焦虑——处于边缘的《青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黎煜;;《袁将军的苦茶》:卡普拉的宗教殖民臆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卓雅;;后殖民时代杂糅化的异己实体——韩国电影《蝙蝠》的后殖民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7 胡莉莉;;鲁迅文学译作的副文本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罗锡英;;卡尔维诺的空间诗学[J];长城;2011年12期
9 陈丹;殷晓燕;;试论《庄子》人文空间思想[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小光;张晶晶;;疏离·召唤·契合——当代文学理论的现状与走向[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7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2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娟;古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菲;从英文台词看中美文化的交互态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晓春;数字化环境与新世纪文学[D];鲁东大学;2011年
8 汤先红;从纷争突起到尘埃未定[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东;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肖广鹏;论汤亭亭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叠合认同与建构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雅君;变则通 通则久——“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1997年01期
2 曹顺庆,李思屈;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3 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4 郭英德;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倾向[J];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5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6 金惠敏;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机——“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7 蒋寅;对“失语症”的一点反思[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8 曹顺庆;靳义增;;论“失语症”[J];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9 王元骧;;当今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10 季羡林;门外中外文论絮语[J];文学评论;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进国;;重估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价值——兼及当代文论传承的三个维度[J];红岩;2011年S2期
2 董学文,盖生;文学理论要素变化规则的学理研究——一个文学理论结构学的视角[J];晋阳学刊;2002年03期
3 赵炯俊;;当代文学理论遭遇的困境与挑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杨杰;;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的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广伍;吉新宏;;简论文艺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6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赖大仁;从文学理论教学看当代文论建设与创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靳义增;;从变异学视角看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9 陈海艳;詹艾斌;;主体性概念与文学的本质问题——文学主体论二题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10 单小曦;;新时期以来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之反思[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京岭;文学理论:“接着说”“自己说”“说自己”[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5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9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2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4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6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恒;回顾中反思[D];山东大学;2006年
2 赵晋芳;论鲍曼的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姚云帆;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敏;走出自我,获得自我[D];河南大学;2009年
5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10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文论研究:反思、调整与深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4119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