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艺术中的“秩序化”观念及表现形式探究
本文关键词:商周艺术中的“秩序化”观念及表现形式探究
【摘要】:本文依据商周艺术的考古材料、文献记载,以及近代艺术史学者对其有深入的研究前提下,针对商周时期祭祀、墓葬等宗教仪式和社会、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秩序化”观念,,提出“秩序化”观念亦是商周艺术中的特有形态之一。通过对材料的归纳整理,本文试从宇宙空间秩序观念、社会等级秩序观念以及象数秩序观念三个落脚点出发,探讨商周艺术中秩序的形成规律和秩序的艺术在商周时期所起的作用,进而论证商周时期诸多艺术活动及艺术品的创作,是伴随着先民们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出现的,其艺术作品中“秩序”特征的形成与其思想观念、社会风俗、宗教政治制度等因素紧密相关。本文的论证,其主旨就在于从史学研究的新视角出发,求证商周的艺术活动及艺术作品如何表达社会形态和思想观念的,从而对“秩序”观念影响下商周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有所探求,有所认识。同时,从这一角度出发达到揭示商周艺术与其他因素之间相互共生、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历史面貌的目的。在论证的过程中,也尝试将观念史的治史思路作为本文研究方法的参考之一,并融合对图像、数据的比对等论证手段,使本文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论述更加完整。
【关键词】:商周艺术 “秩序化”观念 表现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20.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图片目录7-8
- 绪言8-17
- 一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8-10
- 二 概念界定及解析10-11
- 三 研究范围界定11-12
- 四 史料梳理及研究现状分析12-15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第一章 天圆地方:商周艺术中空间方位秩序的确立17-41
- 第一节 商周“空间方位”秩序观念的认知17-23
- 一 “天圆地方”的空间秩序观19-22
- 二 “四方”秩序观念的建立22-23
- 第二节 “空间方位”秩序在商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23-39
- 一 商周城邑遗址、墓葬中的空间方位秩序23-29
- 二 卜辞所见“四方”秩序29-35
- 三 器物形制及纹饰中的空间方位秩序表征35-39
- 第三节 商周艺术中的“空间方位”秩序的涵义39-41
- 第二章 尊卑贵贱:商周艺术中社会等级秩序的表征41-61
- 第一节 商周社会等级秩序观念的演变趋势41-46
- 一 商代社会等级秩序观念的孕育42-44
- 二 周人等级秩序观念的强化44-45
- 三 商周艺术中的等级秩序45-46
- 第二节 商周墓葬中的等级秩序46-53
- 一 墓葬形制、结构、方向及面积的统计状况47-53
- 二 葬式及墓葬规模53
- 第三节 商周艺术的组合形式蕴藏的等级秩序53-59
- 一 商周祭祀、墓葬中的器用制度及组合方式54-55
- 二 商周乐舞、礼器乐的组合方式55-59
- 第四节 等级秩序观念对商周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59-61
- 第三章 推数究理:商周艺术中神秘化的“数”秩序61-76
- 第一节 商周“数”秩序观念的形成61-63
- 第二节 商周艺术中具有特定意义“数”的秩序表现63-73
- 一 天子之“数”63-68
- 二 阴阳五行之“数”68-73
- 第三节 商周商周艺术中“数”秩序观表达的涵义73-76
- 结语76-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3
- 图片来源83-85
- 附录一:殷墟中小型墓葬墓室面积与比照表85-87
- 附录二:青铜容器组合形式对照表87-93
- 附录三:殷墟墓葬礼乐器组合形式统计一览93-96
- 附录四:仅出编铙的商代墓葬资料一览表96-98
- 附录五:商周卜甲灼刻痕迹分布举例98-100
- 附件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勇,张昭军;读《商周文化比较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2 方建军;;长江流域出土商周乐器分区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王青;商周陟神仪式与《离骚》中有关描写[J];东南文化;1993年02期
4 华觉明;南荆扬,北鼓镫──商周铜料产地揭秘,兼论中华文明的起源[J];寻根;1995年06期
5 阗川;商周炊蒸器[J];金属世界;1996年04期
6 刘永生;灵石旌介发现商周及汉代遗迹[J];文物;2004年08期
7 李秀萍;姜涛;;熙墀藏玉之商周篇[J];收藏家;2006年10期
8 穆海亭;;商周的“烛” 秦汉的“镫”[J];文博;2007年01期
9 张常勇;程相占;;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应桥;;商周墓道制度辩论[J];中原文物;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红进;;商周祭祀制度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2 崔璇;;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河套地区与燕山南北的文化联系[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3 李学勤;;论郭沫若同志的《商周古文字类纂》[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高西省;;论商周长体刀及相关的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许智范;;由考古资料探索商周江西社会[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6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普淑娟邋实习生 李立;“知名闽商周口行”项目洽谈对接会圆满落幕[N];周口日报;2008年
2 首席记者 雷玲 记者 孙婉茹;“商周部落”即将复活[N];鞍山日报;2014年
3 记者 孙凯;确保今年11月按时通车[N];商丘日报;2006年
4 记者 韦伟;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工程进度[N];周口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河长邋赵金 通讯员 齐秀荣;落实措施 提供服务 确保成功[N];周口日报;2007年
6 记者 赵秋丽邋特约记者 李志臣 通讯员 李波;商周制盐之谜有望解开[N];光明日报;2008年
7 记者 仝兆阳 李波 通讯员 荣子录 实习生 侯延凯;“商周制盐之谜”有望东营破解[N];东营日报;2008年
8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杨金东 崔太金;杭州萧山柴岭山、蜈蚣山商周土墩墓发掘取得重大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3年
9 李伯谦;商周区域文化探索的一个新模式[N];中国文物报;2011年
10 记者 陈四四;川南首次发现较大规模商周遗存[N];四川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斌;二十世纪关于商周公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剑;商周原始瓷产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冯卓慧;商周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丽娜;商周艺术中的“秩序化”观念及表现形式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2 林明;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曾四美;20世纪以来湖南出土商周古文字资料整理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詹金明;豫南地S@出土商周方国铜器铭文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卢f ;论商代及西周“人虎母题”青铜器的内涵及流变[D];西北大学;2006年
6 徐超;T3越兵器挊整理
本文编号:78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86072.html